常家庄园祠堂印象(下)

标签:
网络文魁常氏家族祠堂族谱正厅车辋村随笔 |
分类: 旅行随笔 |
祠堂正院:进入三门,我们已来到祠堂的正院。正院由中间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使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下院是祭奠的场所。下院的东西配房,是供祭祖时族中长辈或各堂主事人休息、聚会或议事的地方;献厅则是祭祖摆放供品之地。
绵瓜瓞匾额:献厅上悬挂的匾额,上面书有“绵瓜瓞”三个字。它是依《诗经》记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而来。大意是:在沮水和漆水的那边,是周族发祥的源泉;如瓜瓞一般藤蔓相继,子孙万代绵延不绝……。瓞,指小瓜,瓜瓞绵绵的含义是:瓜在初生时非常小,但其蔓不绝,竟逐渐长大延伸;绵延,滋生的意思。
联: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祀、祭,皆为祭奠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辈份排列;昭为左,穆为右,以此来区分家族内的长幼之序,亲疏之别。
东廊匾:好行其德。山西巡抚曾国荃于光绪四年赠予世德堂(南常)之匾,表彰其在捐助赈灾方面所做的贡献。
匾:德被桑梓。被,普遍复盖。桑梓,乡里、乡亲。此匾是车辋乡里于道光十六年赠给常氏十一世常秉直的,以酬谢他在为家乡民众公益事业上所做的善举。
西廊匾:华萼联辉。华,同花;萼,花托。此匾是曾国荃在光绪四年书赠世和堂的,但他所表彰的却是常氏全族。大意为:南常北常就像花和花托一样,相映成辉、品德高尚,尤如光耀的双星。由此可见常氏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匾:力挽狂澜。此匾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山西督导、省长阎锡山为常氏十五世常运藻在榆次任禁烟评议员时,为榆次雷厉风行、根除毒患所做的政绩而赠与的匾额。
正厅匾:本支百世。大意为:愿车辋常氏这一支系延续绵远流长、百代兴旺。
联: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由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轩辕宰相,即相传黄帝的主要谋臣常先;据说为常姓始祖。炎汉将军,为明朝开国之勋臣常惠,车辋常氏的原籍在太谷惠安,据传即常惠奉安(安葬)之地,所以这支常姓奉其为祖。
正厅:我们再往里走就是祠堂的正厅和配厅了,正厅供着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据说他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后娶妻生子在车辋村定居下来。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传至二十代,他的后人现在分布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部分迁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约近三千人。其它先祖则按左照右穆依次排列,直至第十一世。
正厅两边的配厅,本是预备正厅供满后续延的,由于民国以来的战乱,常氏商业的衰败使家丁外迁,所以一直闲置。现在陈列的是《常氏家乘》和制于民国十三年(1924)的常家谱系图;常氏职官图和士林图。
西配厅:常家作为封建社会的旺族,为弘扬祖宗精神、联络宗族感情,于乾隆四十二年开始编撰第一部《族谱》。族谱由九世常万惠总纂并作序,确证了常仲林为车辋常氏家族的始祖。是年全族共有40余户、140余人。
距首次编谱60年后,至道光十七年(1837),家族人丁日兴,加之皇恩垒锡屡有功名,遂二次修《族谱》,由十二世常敏(南常)总纂并作序。
同治五年(1866),家业渐至丰隆,为使子孙恪守旧典爱亲敬长,再修《族谱》。由十一世长门常秉钺总纂,十二世常恪(南常)执笔,十三世常立爱、常立德、常立屏和常立方四人作序,历时六年。
光绪二十一年(1896)常家两座祠堂相继修讫后,即距上次修谱30年后,第三次重修《族谱》。总纂为十二世常椿,十三世常立方编纂并作序,十三世常立屏,十五世常运元分纂和采访,十四世常望春、常第春、常赞春,常旭春、常培春、常麟图缮录。此次修谱对原《族谱》中缺失的内容如生卒年月日、功名官阶、坟茔葬地和生平事迹进行了补充。修谱历时半年,是年常氏家族共有87户、279人。
民国五年(1921),族人在举办隆重的祭祖仪式后,议定再重新编纂《族谱》,这是常氏家族20世纪唯一的一次修谱。总纂为十二世常立翰、常立纪、常立范、常灏春、十五世常运藻(南常)。分纂为常赞春、常麟隽、常彦春、常国启、十六世常旁基;常赞春作序、常乃德作跋(因写在文章、金石、书籍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多属评价、鉴定之类)此次修谱历时三年,1924年成稿,正式定名《常氏家乘》。全书为线装,分六册。
东配厅:常氏以务农为本,靠经商起家,至第六、七世家道开始充裕,家业大兴则始于第八世常威。至九世万玘、万达,已侪身晋商望族行列。富裕后的常家恪守“学而优则贾”的祖训,更加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从八世起至十六世清朝灭亡,族中子弟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的达146人之多。因热心当地文化、赈灾等公益事业,朝庭授以官衔作为回报,八到十六世先后有132位族人获得从九品至从二品的各种官职,其中从二品武功将军有五位,分别为九世万达、十世怀玗、十一世秉文、十二世常懤、十三世立敬。本厅职官录中罗列的官衔多是由此而来。而常氏子弟则始终以儒商自居,并以此为荣,祠堂中高悬的匾额、楹联都是佐证。
神主翕匾:报本。意为饮水思源,要以实绩往返报祖先。
联:得姓有由援古国,分支成聚说平源。说,意同悦;常氏的由来可以远溯到黄帝时代,而如今这个分支在这块肥沃的平川土地上已经越来越兴旺发达了。
祭奠:常氏家族族内祭奠活动很多。如春节、元宵、端阳、中秋、初二、清明、十月十五、十月初一、族中婚、丧、嫁、娶、生子等等但这些祭奠都不用献阁,只有家族的大祭,才会使用,大祭每三十年举行一次,一般是在清明节,不管族中子弟远在何处也必须返回。那时献阁内摆上长长的供桌,供菜是有名的八八席。即:八素拼、八荤拼、八果蔬、八面点、八热炒、八扣碗、八海珍、八全牲,实际上就是晋中式的满汉全席。
常家以儒商自居,礼仪自然要效彷古训,当活动之初先要洒扫亭,布置一新,将大鼎置于阁前,全体人员净面、整装。经主祭人公布开始,随扣即奏响古乐宣读祭文、颂词、然后论辈份,分门户,按年出有序排列,共向大殿中诸位先人行三跪九叩之礼。此后再轮流上香、烧祭。祭奠分两天,第一天为男丁,第二天为女丁,场面是一样隆重。据说自祠堂建成后,这种活动只进行过两次,一次为1893年,一次是1923年,此后因种种原因停止。(网络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