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常家庄园印象(九)

标签:
网络文魁常家庄园法帖常氏家族随笔 |
分类: 旅行随笔 |
常氏留给后人的又一宝贵遗产,是气势恢宏的车辋常氏庄园。常氏特有的“外贸世家”的不凡气势,以及与儒商交融的风格,决定了其宅院规模宏大、结构独特、注重文化、品味高雅,集清代北方民居建筑之大成,融常氏诗书家风特色于一炉的风貌。
常家庄园大规模的修建,起于雍正年间,止于清未,长达150多年。八世祖常威的长子常万玘在车辋村南建“南祠堂”,立“世德堂”,由南向北建起一条街,俗称西街。三子常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摊平废渠,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起一条街,俗称“后街”。至此,车辋常氏家族遂有了“南常”、“北常”之分。这两条南北向,东西向的大街,栉比鳞次,深宅大院800余处,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雄浑,蔚为壮观,占地300余亩,房屋近3000间,仅楼房就有近40余幢之多。
常家宅院建筑风格,以北方式庭院为体,南方式园林为用。砖、木、石雕、精美异常,图案多为“琴棋书画”,“梅兰菊竹”,品味高雅,书卷气极浓;为培养弟子文化素质而在书房院专设的“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乃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更与众不同的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还建有花园、果园、菜园等一百余亩田林。这些休闲观赏之处,有小门与正院相通。园中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台、溪桥、花房、农舍,为北方民宅建筑之罕见。虽然常家庄园破坏严重,全貌已难以恢复,但仅现在的半条街与百亩园林,可以说,无论规模档次,品味风格,在晋商大院文化中乃均居不可代替的首数位置。
在榆次常家庄园,书法到处可见。作为儒商世家,常家对后人的教育和要求极其严格。弟子儒学不精,则不准参与经商等社会活动。因此,常家的弟子不仅儒学功底深厚,而且代代不乏精通书画的优秀学者。同时,常家曾经“富甲一方”,有能力将历代中国书圣的神妙极品广为收藏。无论是宅院建筑还是园林创作,继往开来追求的都是意境、情趣和品味,是从物质世界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追求。除了尽力在建筑的精雕细刻上表达其精神世界外,更多的是直接将文学融入自己的生活范围,这就是这个偌大庄园中的法帖群。
此外,常家除在车辋拥有2000余亩土地外,还有榆次黄彩崇元村、清徐姚家堡还有两处有院有田的完整庄园。这两处庄园除了田地产业外还建有书房,俨然如一庄园别墅。
名声显赫的常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倍出。清初年仅仅十三户近五十口人,到全盛时期,已达到九十五户近八百人,而五世同堂的就有十余户,堂号则有80多个。如此兴旺的家族,在晋商各大家族中,也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