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榆次常家庄园印象(九)

(2008-09-25 07:09:25)
标签:

网络文魁

常家庄园

法帖

常氏家族

随笔

分类: 旅行随笔

榆次常家庄园印象(九)

常氏留给后人的又一宝贵遗产,是气势恢宏的车辋常氏庄园。常氏特有的“外贸世家”的不凡气势,以及与儒商交融的风格,决定了其宅院规模宏大、结构独特、注重文化、品味高雅,集清代北方民居建筑之大成,融常氏诗书家风特色于一炉的风貌。  

常家庄园大规模的修建,起于雍正年间,止于清未,长达150多年。八世祖常威的长子常万玘在车辋村南建“南祠堂”,立“世德堂”,由南向北建起一条街,俗称西街。三子常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摊平废渠,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起一条街,俗称“后街”。至此,车辋常氏家族遂有了“南常”、“北常”之分。这两条南北向,东西向的大街,栉比鳞次,深宅大院800余处,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雄浑,蔚为壮观,占地300余亩,房屋近3000间,仅楼房就有近40余幢之多。  

常家宅院建筑风格,以北方式庭院为体,南方式园林为用。砖、木、石雕、精美异常,图案多为“琴棋书画”,“梅兰菊竹”,品味高雅,书卷气极浓;为培养弟子文化素质而在书房院专设的“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乃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更与众不同的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还建有花园、果园、菜园等一百余亩田林。这些休闲观赏之处,有小门与正院相通。园中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台、溪桥、花房、农舍,为北方民宅建筑之罕见。虽然常家庄园破坏严重,全貌已难以恢复,但仅现在的半条街与百亩园林,可以说,无论规模档次,品味风格,在晋商大院文化中乃均居不可代替的首数位置。  

在榆次常家庄园,书法到处可见。作为儒商世家,常家对后人的教育和要求极其严格。弟子儒学不精,则不准参与经商等社会活动。因此,常家的弟子不仅儒学功底深厚,而且代代不乏精通书画的优秀学者。同时,常家曾经“富甲一方”,有能力将历代中国书圣的神妙极品广为收藏。无论是宅院建筑还是园林创作,继往开来追求的都是意境、情趣和品味,是从物质世界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追求。除了尽力在建筑的精雕细刻上表达其精神世界外,更多的是直接将文学融入自己的生活范围,这就是这个偌大庄园中的法帖群。

    法帖,也叫“法书”,就是书法艺术真迹的复制本,即刻在木石上,可以用纸再拓下来的大型刻印版本,用于永久珍藏名贵书法作品,并为后人提供书学的范本。横石为碑,竖石为帖。法帖作为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综合,使名笔墨宝得以长久保存,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

    常家庄园现存的法帖有八种,即:敦艮吉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石芸轩法帖、听雨楼法帖、常氏遗墨帖、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欧阳修和苏轼,皆为唐宋八大家之列。在中国历史上,均有相当显赫的地位,苏轼比欧阳修小30岁,他对欧阳修的文章、诗词、书法都极为崇拜,并手写欧阳修最为人所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以表示自己对这位前辈的敬仰。苏轼以楷书来书写的这二亭记,其特点是绵中裹针,神态丰腴跌宕。苏轼的这二亭记在宋代就被尊为“二亭双绝”,其真迹以高3 米长13米的巨幅赫然于常家庄园的敦艮门的南、北两侧堡壁上,岂不弥足珍贵!

    杏林清代名人联帖中,选择了清代各个阶段的书法界代表人物56位,并以这些代表人物的楹联书法艺术为载体而雕刻的法帖。这56位中有左宗棠、刘墉、翁同和、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郑板桥、康有为、梁启超、傅山、赵铁山、吴昌硕等等,其书法有行草隶楷篆,风神独具,自成一派,功力深厚,皆为精品。听雨楼法帖收集了上起唐代,下至清中叶50余大书法家的作品(包括题跋),其中有颜真卿、贺知章、欧阳洵、等等,他们的书法珍品,许多已不传于世了,如贺知章的《千字文》、郭子仪的《后出师表》、张照的《康熙帝南巡诗抄》均为奇珍。常氏的《听雨楼法帖》和《石芸轩法帖》不仅是常家珍藏的双绝名牌,而且还堪称中华碑帖中的奇葩、珍宝。

    与听雨楼相对的是御笔亭,收集有从夏禹到清宣统在内的42位帝王及唐武则天、清慈禧两位实质上的女帝王之笔迹,故称“四十四帝后帖”。中国古帝王自幼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书法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高师传授,,不乏其书法功底深湛的佼佼者。如相传“章草”的创立人为汉章帝;唐太宗李世民博学,通诸艺,尤精书法,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清康熙帝经、史、诗、文,无不研磨,兼能书画,著述甚众。

    常氏家族内不乏书画名家。从其九世到十五世的二百余年间,有资料可查的书画家就有数十人之多。十二世常炳的柳体、常佶的双钩、常怿的行楷,十三世常维豫的楷书、常立屏的行草、常立德的颜体、常立爱的榜书、常立方的楷篆行隶,十四世的常赞春、常旭春兄弟不仅同年中举,而且,还都是名扬省内外的名笔。常氏遗墨帖,精选了常立方、常赞春、常旭春等人的作品,砖雕制成,供常氏后人临帖习字。

    点缀常家庄园的,还有两大建筑群中的80多个堂第的楹联匾额。楹联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主要是常氏自拟书联与清代名人名笔联两种,用以寄托主人情怀。匾额则分为四种,即:职官额,悬挂于临街的大门上;堂名额,悬挂于二门或正堂;寄情额,悬挂于正厅及亭、阁处;还有一类即由朝廷、官府、乡人、门生送的匾,悬挂于祠堂或是主人宅第。

此外,常家除在车辋拥有2000余亩土地外,还有榆次黄彩崇元村、清徐姚家堡还有两处有院有田的完整庄园。这两处庄园除了田地产业外还建有书房,俨然如一庄园别墅。  

名声显赫的常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倍出。清初年仅仅十三户近五十口人,到全盛时期,已达到九十五户近八百人,而五世同堂的就有十余户,堂号则有80多个。如此兴旺的家族,在晋商各大家族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