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常家庄园印象(五)

标签:
网络文魁榆次常家庄园常氏随笔 |
分类: 旅行随笔 |
http://img.blog.163.com/photo/Bm8S2o7j4VZA7c7RndPbFQ==/1995939059855887975.jpg
榆次常氏是晋中富商,至于当时财富有几何,徐珂在《清稗类钞》中称,常氏有资产百数十万两。该族原系山西太谷县人,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常仲林迁居榆次县车辋村刘家寨,由常仲林一世起到八世常威时,家“始裕”,“至于起家,即率经商”。其经商则在多伦诺尔、张家口、兴化镇及本省大同、繁峙等处。
“南常”的商号名称均带有“昌”字,号称“十大昌”。其商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
榆次车辋土质不好,即使如此,常氏也未放弃对家乡土地的投资,南北两常在车辋村占有的土地,为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一强,约20顷左右。
榆次常氏(1837)因捐助榆次书院,知县赠匾一块,上面写着“崇文尚义”;光绪五年(1879)八月因捐助山西官书局刻书,巡抚曾国荃赠匾一块,文曰:“义关风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常氏十四世常赞春以藏书捐赠榆次学堂,山西巡抚恩寿赠匾一块,文曰:“士诵清风”。常氏还赈济灾荒与善后捐输。光绪三年(1877)山西灾荒,捐输 3万余金,巡抚曾国荃赠匾一块,文曰:“好行其德”;庚子后,因助清政府善后经费,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奉皇上旨赐匾一块,文曰:“乐善好施”。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