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元68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建古并州大岩寺(今晋阳西山大佛址),与洛阳白马寺同时建成。
2、公元534-538年,东魏天平元年至元象元年,孝静帝尊佛教净土宗始祖昙鸾为“神鸾”,赦命住并州大(岩)寺,后涉交城石壁玄中寺。
3、公元551年,北齐天宝二年,文宣帝高洋凿大岩为佛像,经五帝二十五年,至后主高纬凿成。
4、公元566年,北齐天统二年,在开化寺东甘泉寺处建甘泉寺,传有“先有开化古大岩,后有甘泉五百年”的民谚。
5、公元601年,随文帝仁寿元年,为大佛建阁。改额“净明”。
6、公元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高祖李渊来寺游玩,复称“开化寺”。
7、公元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寺瞻礼大佛,命内宫耗时两年制袈裟,后派专史为大佛披袈裟。
8、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大佛阁毁废,但大佛未损。
9、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历时五年,重修佛阁。
10、公元945年,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北齐王刘智远重修佛阁,名“庄严阁”,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重庇大佛于内。
11、公元968—979年,五代北汉英武帝广运元年至十一年,帝刘继元在开化寺南蒙山顶建避暑宫。
12、公元990年,宋太宗淳化元年,在开化寺前寺建如来舍利塔(连理塔)两座,在后寺北峰建“千层塔”。
13、公元1363年,元末,寺毁阁倾,大佛头部脱落。
14、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晋恭王朱重修前寺称“法华寺”,后寺与大佛未修且以“废毁”注于邑志。
15、1980年,地名普查,王剑霓老先生查明大佛遗迹在蒙山北峰,称“大肚岩”。同年11月,山西省地名委员会将“西山大佛”的考查列入全省十大主要工作之中,定位
“西山大佛”的发现属于近年考古战线的重大发现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