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利/文
26日14时30分许,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已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26日17时许,昆明市盘龙区副区长陆佳向媒体介绍:当天学校预备铃打响后,学生从午休楼下楼时发生踩踏事故,主要是一二年级学生。所有受伤学生都已送到医院,伤情平稳,没有生命危险。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虽然官方目前还未通报事情调查结果,但从刚经历过踩踏事件的二年级学生王嘉(化名)和王海(化名)等学生向记者的叙述中,我们不难获取这个事件的一些关键信息:事件的发声生与学校午休楼前的一块床垫大小的海绵垫子有关。

事发前有学生在海绵垫子上玩,然后有学生被压在海绵垫子下,开始哭喊。这时突然学校的铃声响了起来,听到铃声,很多正在下楼的学生纷纷朝楼下跑,准备去上课。午休楼的出口有点窄,不好出去。前面陆续有学生倒下,后面不清楚情况的学生又跑下楼,人群拥堵至五六楼都无法动弹,哭声和喊声在午休楼的楼道里此起彼伏。有学生回忆,老师将学生玩闹的海绵垫子抬起,并从下面抱出10多个学生,当时就有学生没气了。
这就是此次昆明踩踏事故的大致情况,看到几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变成几具冰冷的尸体,我们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我脑海中始终在浮现这几个词眼:“海绵垫子”、“楼道有点窄”等。
如果没有这块海绵垫子,如果楼道能够建的再宽一点,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但世上没有如果,悲剧的发生已无可挽回,那6个鲜活的生命再也无法回到教室,6个家庭瞬间崩溃。
又是一起校园踩踏事故,我已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校园踩踏事故,我也不知道将来是否还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我只知道,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仅特别严重的踩踏事件就高达近30起,平均每年3起。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疑问,为什么校园踩踏事故一直不断上演?这其中到底有哪些原因?
谁都知道,校园是个人群密集的地方,人多了,就会乱,就会发生踩踏事故。一般踩踏事故多是发生在事态紧急的状态下,或者是突发事件。校方在建校之时就应该先预案好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校园踩踏事故不是孤例,面对频频发生的校园踩踏事故,我们的学校为何没有一丁点的警醒意识?就拿此次事件来说,学校为何不将海绵垫子挪开?学校为何不将楼道建宽一点?须知,拿禁令不当回事,就是拿生命开玩笑;不时刻绷紧安全这道弦,就是把学生生命置于危境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踩踏事故还是发生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学校,由此我更加替那些条件简陋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担忧。事实上,这些年来,农村“一窝蜂”“一刀切”地搞撤点并校,班额越来越大了,小孩离学校越来越远了,长途跋涉没有校车,既不安全也浪费时间,于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早早住校,要么辍学。
由于已撤学校是无法恢复的,于是不该住校的孩子们被迫住校了,本来只能配50人一个班,现在增加到70甚至80多人一个班。看似一件件偶然突发事件,其实背后都是必然:不合理的班额,不达标的建筑,不合理的撤点并校,不合理的住校,不负责的学校,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PS:如果您想网络创业却摸不到门道,又苦于没有货源渠道,那么请找我们,加QQ:173321868详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