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小利/文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正在2014年高考考场奋战的莘莘学子们!加油!
人一生要经历无数次考试,但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唯有高考是值得让人铭记一生。在我看来,高考已不仅仅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它还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了,在2014年全国高考的日子里,相信很多人又会勾起心底的一些深刻记忆,不管岁月过去多久,那段高考时光,仍会鲜活于心,历历在目。
与大多数经历过高考的人不同,我经历过两度高考,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参加高考,说起来这是个不大光彩的事情,但也算是我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18年后的今天,回忆起那段高考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一直不是个优秀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从来没进入前10名,但也不算很差,中上水平。在所有的科目中,我有两科特别突出:一个是数学,另一个是语文。这两科都是很重要的基础科目,在高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是,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差,印象中,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数学从来没及格过,我认为我生来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直到今天,对于数学几何里那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算我还没弄清楚;相反,我的语文成绩却特别好,尤其是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朗读,写的一手好文章是我在学校里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
我一直认为是数学毁了我的一生,我一直幻想高考不考数学就好了,如果1997年的高考不考数学的话,或许我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景象。我一直期待我那一手漂亮的文章能改变我的命运,我曾幻想北大中文系某位教授偶然看中了我的文章,特招我进入北大学习,可惜,我一直没等到北大的特招通知书。只是在若干年后,知道中国文坛出了个天才少年——韩寒。
因为要考数学,所以从小学到中学,重点学校基本上与我无缘。高中进入一所普通中学,按照该校历年的高考行情,这所学校能够考取5个正规大学生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在高二分科时,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文科,可依然摆脱不了数学的噩梦。1996年的高考实行的是全国“3+2”模式,时间是7月7、8、9日三天。
1996年高考前夕,我没有丝毫的紧张,我觉得自己比任何时候都冷静。因为我知道当年高考文科百里挑一的淘汰率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谢绝父母陪考,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我与一帮哥儿们还在台球室里激战。高考结果出来后,我没有去看,而是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书房里,整整一个暑假没有出门。
不敢面对父母忧虑的目光,更主要的是,我知道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在当时读书真的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1997年,在各所学校开学的日子里,我义无反顾地打起背包进入当地一所有名的补习学校,现在回想起来,这所补习学校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这所学校建在一座孤岛上,四面环水,远离尘世的纷扰。那一年的补习生活,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学习,那一年的补习经历,在我看来远胜我以前的九年寒窗。
1997年的7月,我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高考前夕,紧张、忧虑、恐惧一齐涌上心头,我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了,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所幸在真正走进考场后,我反倒平静下来了,我知道,与其担心焦虑,还不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题。
相信在高考后等待分数的日子里,是每个高考生最难熬的日子,那一段日子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分数终于出来了,打电话查分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提到嗓子眼了,最担心的是数学,果然,随着电话里传出冷冰冰的“数学:80分”(每科满分150分),我的心一下跌到底谷,又是该死的数学,又要断送我的大学梦。天无绝人之路,随后电话里报出“语文:110,英语:121,政治:127……”,终于将我从落榜的边缘拉回来了。
1997年,我就是这样奇迹般地跨进了大学校园,尽管那只是一所很普通的三流院校,但我很满足了,因为像我这样严重偏科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本身就是个奇迹!
在今天,高考依然是学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同样,今天的高考学子们所承受的压力依然很大。在此,我想对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说一声: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只要你们努力过、拼搏过,就无怨无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