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青歌赛停办背后的三大因素

标签:
余秋雨中国央视青歌赛停办廖小利娱乐 |
分类: 娱乐◇八卦 |
众所周知,青歌赛是每两年一届,按照正常比赛流程,今年应该举办第十五届青歌赛,原本到三四月份,各个地方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歌手选拔工作,但是今年至今也没有动静,之前本报已经报道过青歌赛或停办的消息,未获央视方面的证实,10日记者从央视文艺部导演王宪生处确认了此事。
青歌赛自198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4届了,不可否认,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从青歌赛走出的选手有许多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国内顶尖的歌唱家!然而,近几年来,青歌赛却日渐衰落,逐渐失去了往日荣光,尤其在这两年,收视率甚至比地方卫视的同类节目还低。
种种迹象表明,青歌赛已走入一个“死胡同”,青歌赛停办是迟早的事。为什么一个备受瞩目的节目回落
到如此厄运呢?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有三大因素:
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歌手的成名,远远不止上电视那么简单。这个时代新人层出不穷,没有专业的市
场操作,没有对歌手的深度包装和开发,必然的结果就是昙花一现,再无声响。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很
多选手从青歌赛脱颖而出又很快淹没在时尚的大潮中的原因。
使得他们的歌手能够真正站立在乐坛上。显然,青歌赛唱完就自己回家的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再适应如今的市场了。
二、青歌赛缺少娱乐性。
相比之下,青歌赛显得太正统了。陈旧的比赛形式、老套的环节设置、略显沉闷的现场气氛,让整个比赛
缺乏激情、鲜有亮点。近几年的比赛主要靠综合素质考核和余秋雨的点评吸引人气,然而现在就连吸引眼球的点评环节取消了,青歌赛就更缺乏娱乐性了。像青歌赛这样赛程较长的电视大赛,多半只能吸引像年长的父母辈观众。
三、青歌赛功利性太强。
青歌赛本是一个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
的重要平台,但近些年来,青歌赛似乎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追逐的名利场,他们把拿奖看得太重,有些单位推荐青年歌手参赛就是奔获奖去的,把拿奖作为衡量青年歌手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终极目标,跟利益挂钩。因为大家都越来越注重比赛成绩,所以削尖了脑袋做评委工作、到处挖人,最后居然出现不识‘国旗’的原生态选手,这就是悲哀。显然,当某种东西上升为政治任务后,随之而来的不公正、腐败就会应运而生!
青歌赛停办也许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举办方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既要看到成功的一面,又要找出不足的地方。青歌赛应该把脉当前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向,针对网络和娱乐化音乐时代的来临,对青歌赛进行创新设计,我们期待以后的青歌赛能够回归本质,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鲜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