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 |
新中国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按发行方式和功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52-1993年(PP1《普4天安门图》-PP10《石舫》)。真正作为普通邮资明信片使用的阶段,当作通信载体来供用邮者使用,发行频率很慢,不少以当时普通邮票的图案作为邮资图,单色或双色印刷,图案单调,功能单一。
2.第二阶段:1997-1998年(PP11《良渚玉琮》-PP12《玫瑰》)。邮政广告业务的探索阶段(1994-1996这三年没有发行普通邮资明信片),普通邮资明信片仍当作一般通信载体使用,开始试探作为广告业务载体,是邮政广告业务的摸索期,印刷由单色印刷向多色套印方向过渡。空白的普通邮资明信片敞开出售,发行首日可以买到。
这个阶段邮政试点揽收用户广告业务搭载普通邮资明信片,是源于1993年原邮电部开始在鸡年贺年邮资片上加印广告,名曰“企业金卡”。企业发现新年时对客户宣传广告效果很好,集邮者发现可以填补很多题材上的空白,企业金卡业务由此迅速发展起来,但受时间、题材所限,不能全年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普通邮资封片则可以常年进行。实践证明,普通邮资明信片是邮政广告业务合适的载体。
3.第三阶段:1999-2015年(PP13《月季》-PP262《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会徽》)。专用邮资图明信片、全国通用邮资图明信片同时出现,广告片及白片同时发行,邮政广告业务正式起步。专用和全国通用邮资图所有权不同,专用邮资图所有权归申请邮政广告业务单位专用,国家邮政局管理。全国通用邮资图所有权直接归国家邮政局,供全国单位自由申报。1999年7月23日发行的《荷花》是第一个专用邮资图普通邮资明信片,申请单位中国佛教协会,起印数量为1000万枚。普通邮资明信片肩负起新的历史责任,因此成了邮政广告的主力。
这个阶段以邮政1998年12月24日“局票(1998)20号”文件发出了可在普通邮资明信片上印制广告的通知和国家邮政局于2001年“国邮(2021)第337号”文件规定,客户需要开发专用邮资图(指印制量达到500万枚以上)邮资片由所在省邮政局向国家局提出申请,国家局公众服务部对专用邮资图的选择意向、设计及相关资料进行审定后批准发行。此阶段由国家邮政局主管部门批准发行日期、实际对外出售日期由各地邮政部门或客户自行决定。由于一般仅在当地邮政窗口及集邮公司出售,有时在当地邮政窗口及集邮公司也难见其踪影,出现报道不及时,补报、漏报、迟报的现象,收集起来非常困难。(编者注:因此次展示的主要为第四阶段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这阶段要介绍的内容较多,等以后展示这阶段的普通邮资明信片时在仔细介绍)
4.第四阶段:2016-至今(PP263《信达天下》开始)。中国邮政对普通邮资明信片发行方式进行调整。全国通用邮资图明信片及专用邮资图明信片并存发行,但以全国通用邮资图为主、专用邮资图为辅,每年发行的专用邮资图数量极少。也开发搭载邮政广告业务,全国通用邮资图供全国单位申报,专用邮资图为地方申报选题。
中国邮政从2016年开始,普通邮资封片(白片白封,不搭载邮政广告)首次做为年度新邮预订的一个品种,接受集邮预订户的预订。发行时发布公告,并公布发行量。发行首日均可以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