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在印刷过程中油墨调配的差异,产生了两种不同印刷颜色的邮票底纸”。如果是纸的颜色差异,那和印刷用油墨无关;如果是印刷的底色颜色差异,那就不是纸的颜色差异。如果把除当场打印的面值以外的部分都称为“底纸”,我觉得不妥,用“底图”似乎更为合适。不过是否在自动化圈子已经形成了固定称呼?而且两种差异我没看出来,可能是扫描的原因。2.背面的顺序号,两种字体是否有规律?是在三种机型上都能打印出两种字体?还是不同机型不同字体?我觉得顺序号是事先打印好的,装进机器的时候不会区分,所以应该是没有规律的,但应该说明换一下。哪种字体多哪种字体少,也可以统计一下。如果某种机型某种字体只装了一卷,那也算很少有的。3.局部漏印和局部漏印一种颜色是不一样的,要表述明确。
1、鼠年自动化邮票的防伪纤维底纸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底纸只有一种,但因为印刷原因产生了不同颜色的两种底图(一种深色、一种浅色),所以确实使用“底图”更合适;2、邮票背面的序号出厂时便已印刷了的,至于那种背号字体多哪种背号字体少,目前靠一人之力统计还是很困难的(因我手头邮票数量有限,尤其是带背号的顺号票),这还有待广大自动化集邮爱好者一起研究;3、关于局部漏印的描述细致的审查及表述,以免歧义。
前一篇:越南辛丑牛年郵票設計師
后一篇:香港郵政將發行“同心抗疫”小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