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将发行“维米岭战役一百周年”邮票

(2017-03-07 12:47:56)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图片

分类: 原地集邮
法国将发行“维米岭战役一百周年”邮票
维米岭是法国北部小镇阿拉斯北郊的一片高地,那里距离首都巴黎200公里左右。4月9日,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
他们来此共同纪念90年前的那场战争,加拿大人称之为维米岭战役。这一天恰好是西方的复活节,是纪念耶苏被钉死而后又复活的节日,有暴力、血腥而又有生命的希望。这对纪念一场战争是合时宜的,更何况90年前那场浴血之战正好发生在复活节这一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北部很快成为主战场。那里发生了索姆河战役、亚眠战役和阿拉斯等重大战役。从1915到1917年初,英军与法军以15万人伤亡的代价没能拿下德军据守的维米岭一线。就在这时加军接过主攻维米岭的任务。
加拿大罄其所有,把当时所有的4个师共10万人投入维米岭争夺战。1917年4月9日拂晓投入进攻,四天后以伤亡一万余人的代价一举拿下维米岭,而德军在四天内伤亡2万余人。史称阿拉斯战役。加人称其为维米岭战役,因为它“显示了加拿大的力量,塑造了加拿大国家的形象”。
一战后,法国为感谢加拿大,特别把维米岭划归加拿大。加拿大在那里修建起一座高及10层楼的白色石灰石双峰纪念碑--加拿大国家维米纪念碑(Canadian National Vimy Memorial),近年来又拨出2000万加元巨款进行修缮,供加拿大人和各国人凭吊。纪念碑上有象征正义、信仰、和平、荣誉、希望和慈善的雕像,形象蔚然。
纪念会上,用一战时的老炮鸣礼炮21响,国歌雄壮,哀乐低回,法英两国总理和女王先后致词,会场一片肃穆,多少人流下思念、痛苦和激动的泪水。连加总理夫人劳琳也难以控制自己,悄悄地在料峭春风中拭泪。在这里,人们也许没必要去评价那场战争的性质,“然则前人之述备矣”!无疑,战争与死亡,英雄主义,永远是凝聚一个民族情感的生动主题!
哈珀说维米岭战役是“加拿大传奇、是加拿大立国的故事”;女王说维米岭是“把绝望变为鼓舞的源泉”;法国总理说维米岭“为一战的最后胜利开辟了道路”,“法国向加拿大人致敬”。
加拿大人的确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有5000名高中生自费出席纪念活动,不少一战老兵后人也自费参加。要知道有些人是从北极圈内居住地出发的,一个人费用接近万元加币。
加拿大政府毫不讳言,要让青年人了解自己的历史,认识加拿大军人的勇气、信念和功绩;要认识加拿大一直在为正义、自由和人权而战,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战。加拿大政府这种坦率值得人们重视和思考:青年一代继往开来,承载着一个民族沉甸甸的命运!维米岭是法国北部小镇阿拉斯北郊的一片山岭,岭地长约7公里,最高处海拔标高145米,岭地一侧是杜埃平原。而在岭地的另一侧是郎斯煤矿,此地距离首都巴黎200公里左右。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法国、英国与德国在维米岭展开激战,称为维米岭战役。

战役过程
1917年,盟军决定再次向维米岭进攻。此次执行进攻任务的是加拿大军。加拿大军在一战中的角色不大。为了赢得此战的胜利,加军将其4个师共10万人统一来参与维米岭战役,并制定了良好的作战方案。 1917年4月2日,加拿大军开始用炮轰击德军的战线。加军用了超过一百万的炮弹来轰击维米岭,此次轰击持续了一个星期,是在这次战役之前从未有过的。
4月9日,加军开始向德军的防线进攻。加拿大军投入大约3万名士兵,用了大约两个小时达到原本的目的地。4月12日,加拿大以3598名阵亡和7104名士兵受伤的代价控制了整个维米岭。而德军方面有大约有2万士兵阵亡,4千余人被俘虏。加拿大人将这场战役称为维米岭战役。因为它“显示了加拿大的力量,塑造了加拿大国家的形象”。
纪念活动
1922年,法国政府把维米岭周围一平方公里的领土送给加拿大来感谢加拿大在此战役中的贡献和牺牲。加拿大在那里修建起一座高及10层楼的白色石灰石双峰纪念碑,建立了加拿大最大的占地250英亩(100公顷)的海外战争纪念公园,供加拿大人和各国人凭吊。纪念碑上有象征正义、信仰、和平、荣誉、希望和慈善的雕像,形象蔚然。现在,属于加拿大的维米岭战争纪念博物馆,由退伍军人部管理。
2007年4月9日,法国总理德维尔潘、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加拿大总理哈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维米岭战役90周年纪念活动,并为重建的维米岭战役纪念碑揭幕。2012年11月7日,加拿大中央银行——加拿大银行宣布,新版20加元(约20.06美元)面值塑质钞票正式进入流通。新版钞票正面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背面图像则是加拿大维米岭纪念碑。该碑是为了纪念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的维米岭战役,以及在一战中牺牲的加拿大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