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十七章 找灵感
生肖猴票发行后不久。
陈龙几个人大步走进艺术馆的大厅,门口的保安一听说是来找韩先生的,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进去吧。”
这天拜见韩先生的过程,倒是比想象中要顺利的多。
“韩先生,这段时间够辛苦吧?”陈龙扫了眼面前的韩先生,发现老爷子最近居然消瘦了许多。
“不辛苦,做事情哪能怕辛苦?”
韩先生笑了笑,看了眼大家,说道:“陈龙,这么远,你们怎么又过来了?”
陈龙叹了口气,对韩先生道:“先生,不瞒您说,还不是关心生肖鸡票的进展吗!”
“那能那么快呀!”先生微微笑道:“还在找灵感。画画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没有灵感是画不出来的。”
“灵感还没找到吗?”
“尹虎,你也是搞设计的,那那么容易啊?”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尹虎一听赶紧附和。
听到尹虎同意自己的观点,先生的眉毛不禁微微一挑,脸上的笑容就更加灿烂了:“灵感一有,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说着他又顿了下,说道:“别急,这灵感快来了,我有预感就这几天,你们稍安勿躁!”
尹虎看到韩先生一脸等待灵感来临的神态,他呵呵地笑了起来:“那就等吧……希望您的灵感早日到来!”
韩先生哦了一声,露出一副凝重的表情:“尹虎,我这灵感说来就来……”
“是呀,过去搞设计,曾经下基层找过灵感。”
“这是对的,一定要深入基层。你见过哪个画家一天画一百张不重样的?我就能。我这一生都不画重样的,可见我在下面生活起了多大作用。”
“韩先生,您真厉害!”大家赞叹道。
“艺术家跟从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专家式,现在是杂家式。以前你闭门画牡丹、梅花就可以,现在必须要关心人类、水、污染等。”
“是呀,这社会变化多快呀!”
“如今大数据时代,也就是比特时代,信息来得快,门类也多,不跟上这个时代,你就是个匠人。”
“对呀,比如我们的生肖邮票就想传达许多内容。”
“邮政想要传达什么内容?”韩先生轻轻反问。
“美好的祝福和祝愿,画面要喜庆、吉祥!”
“对呀,好像你们第一次来的时候,提及过。”
尹虎的目光中突然闪过一丝热切:“就是,毕竟这生肖邮票是在春节前发行。”
“对呀,这不灵感来了吗!”韩先生一声惊呼,就要跳起来。
“韩先生,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韩美林高声说道:“陈龙,不瞒你们,这些天我一边等灵感,一边也画了几幅,既然我们的构思一致,那我就拿出来让你们看看……”
说着,他从画案上拿出一摞图稿递给尹虎:“尹虎,这是我近期画的鸡年邮票的图稿,你们看看,满意吗?”
“韩先生,辛苦了,我们欣赏欣赏!”
韩先生的目光盯着眼前的尹虎。
尹虎全神贯注地看着图稿,回答道:“韩先生,您的画我们怎么能不满意?”
韩先生的表情极为认真:“尹虎,你也不能老说恭维的话,提一提意见!”
韩先生看着尹虎,脸上的笑容又诚恳了几分:“尹虎,说说你们的意见。”
“坐,都坐。”
韩先生笑着招呼几位邮政的同志落座。
“各位。这几幅图稿是我花了几个月的心血画出来的,都是我比较满意的,你们是不是从其中挑选一幅?”
“我没有意见,从图稿编辑的角度来说,韩先生把生肖要表达的寓意已经表达出来了!”未洋首先发表了意见。
韩先生满意地笑了笑,又道:“其他几位是什么意见?不妨也说一说!”
武马和尹虎听到未洋的意见微微一愣,互相看了一眼以后,沉思不语。
尹虎停顿了片刻,说道:“韩先生,我觉得图稿的设计风格能不能调整一下,目前的几幅图稿装饰性太强。”
“是的,我也有同感。”武马微微点头,“要和生肖第四轮第一枚生肖猴票的设计风格基本一致。”
韩先生却是一脸无所谓地笑道:“我看不一定追求一致,各有各的风格多好!”
说着他用力地挥了一下手。
陈龙:“按照我们第四轮生肖邮票的总体策划,这一轮应该是水墨画法略加装饰!集邮者很看重设计风格!”
说着他身子往韩先生那里微微前倾,低声道:“韩先生,您能不能按着水墨画法与装饰相结合的方向调整一下图稿?”
这话一出口,屋子里的几个人一下子都把目光投向韩先生。
韩先生只是一笑,淡淡道:“这可不是调整的问题。”
说着他又扫了几个人一眼:“这需要我重新画,可是个大工程,我这些天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尹虎一直保持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假如有人往他背后看看,就会发现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沾湿了。
他沉默了一下,说道:“韩先生,是这样,鸡票是第四轮生肖邮票的第二套,我们当初确定的设计风格是水墨画法,可您画的鸡票的风格过于装饰,两者是有区别的。”
尹虎又补充说:“这第四轮生肖邮票的风格从第一套就已经确定了。”
“那你们就不想……”
韩先生的神色却是淡淡的,尹虎的忽悠神功他见多了,自然已经免疫了。
至于邮票设计用什么风格,设计者最有发言权了。
“啪”的一声,韩先生的巴掌就重重拍在了画案上,震得一桌的笔墨叮当作响:“尹虎,这个设计风格不能一成不变吧!现在讲究的是百花齐放!”
陈龙看到韩先生一再坚持自己的画法,也就不说什么了。
韩先生:“我这次特别用了装饰的画法,就是为了表达喜庆、吉祥的寓意。”
听了韩先生的这番话,尹虎也没词了。
再看韩先生,神色却渐渐凝重了起来。
他接着又说:“我觉得装饰的画法更能增加节日的氛围!”
韩先生说话的声音虽然很轻,不过样子却很是激昂,面容紧紧绷着,还微微舞动着手臂,还真有点“指点江山”的模样儿。
第十八章 中国雄鸡
2016年的春天来的特别早,树上早早的就窜出了树芽,树梢上泛着毛茸茸的绿色。
玉兰花开了,樱花又跟着争芳,北方的人们终于享受到了地道的春暖花开。
3月末的一天,尹虎的办公室内。
他紧锁着眉毛,眼睛眯起一条缝,正在一页一页翻着韩美林以前的画作。
他看起来漫无目的,又心事沉重……
在与韩美林的多次沟通之后,后者还是坚持“我只画一只鸡”,无论尹虎想什么样招儿说服他,韩美林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不画。
这尹虎站起来坐下,坐下又觉得椅子上扎得慌,再站起来。
未洋劝他:“尹虎,不能这样等下去了,得见见韩先生,怎么也得跟他当面说说。”
“周老师看起来是个好说话的人,人热情爽快,应该找她帮忙做工作!”
尹虎开始自言自语起来,现在他才深刻体会什么叫“如坐针毡”。
对,先给周老师打个电话。
看过前文的人都知道,尹虎与周老师很熟。
当初,尹虎邀请韩先生设计鸡票,就是找的周老师做“中介”。
后来尹虎找周老师联系的事情就更多了。
什么画公鸡、画母鸡、画小鸡,要有吉祥、祝福的概念等等等等,尹虎只要逮住机会,就把周老师变成倾诉的对象,几乎每周都要唠叨好几遍。
因此尹虎的诉求周老师耳熟能详。
周老师最熟悉的是尹虎的这句话:
“您知道我有难处,第四轮生肖邮票的设计定的这个基调,邮政发行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尹虎每次向周老师提出要求后,都以这些话结尾。
他要是知道这些话会引起什么后果就好了。
周老师经常向韩先生推荐:“这个尹虎,隔几天就一个电话,电话里说的都是鸡票的设计,这个人真的很敬业!”
……
周老师接起电话,还没开口,尹虎便迫不及待脱口而出:“周老师,我是尹虎,你好,你好!有件事,我想来想去,还是得求您了。”
“尹虎,是不是想让韩先生画一幅水墨与装饰结合的图稿?”
没等尹虎说,周老师便猜中了。
尹虎这边不知是因为被猜中了尴尬,还是觉得周老师这样说代表有戏:“哈哈”笑起来,两个眼睛更眯了。
“周老师,太厉害了,一猜就对。放心吧,经过我的工作,美林答应了,这几天就画。”
尹虎一听喜上眉梢:“太好了,谢谢您!还有第二图,想请韩先生画一幅母鸡带小鸡的图稿。可是,先生一直坚持就画一只鸡,而且是公鸡。不愿意画母鸡和小鸡。我不是上纲上线呀,您说,这不是歧视异性和下一代吗?”
尹虎唠叨的时候,周老师也不是干听着,大多数的时候还给他出主意:“尹虎,你别急,听我说,我父亲就是老邮政人,我能不了解你们工作的规律和难度吗?”
“是呀,是呀,邮政人就是执着,这也是令尊等老一代邮政人留下的传统。”
尹虎知道周老师家庭背景有点荣耀:她的父亲是地方邮政的老领导。
尹虎多聪明,这张牌能不及时打出来。
周老师一听,忙道:“尹虎,你放心,我呀,再劝劝美林,我觉得,也许有商量的余地,容我慢慢跟他说。”
周老师确实爽快,快人快语。
这下尹虎心里算是有了点希望。
“要不,我们再去拜访韩先生,这么久没见了,当面再谈谈。”
周老师知道主要是画母鸡和小鸡的事,就说:“行,就明天下午吧,你们跟先生正面周旋,我呢,在旁边帮你们敲边鼓。没准先生见着你们心一软就同意画了。”
见面的事情终于落实了。
明天?是个周五。
尹虎放下手机,又拿起座机。
“陈龙,明天下午你有时间么,咱们去趟韩先生家,看看老爷子,第一图应该没问题了,先生答应马上画。关键是第二图的鸡如何设计,可以当面交换一下意见。你看还有什么要沟通的?”
尹虎跟陈龙直截了当把想法一说,等着陈龙那头儿的回音。
“明天下午?”
陈龙沉默了几秒钟:“明天上午我要去西安出差,不过没事,你们仨去,有什么进展咱们及时沟通。”
当然双方对陈龙去不了韩家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尹虎看来,有点担心,这拍板的不坐阵,我们三个怎能说服了韩先生?
——但陈龙看来,他去不了没关系,有什么需要做决定的,大家商量着来,咱们这个团队好多事不也都是商量的吗!
但无论如何尹虎有了“授权”,心里算是踏实了。
没想到陈龙又加一句:“你们这次去,就一个任务,动员老爷子画母鸡、画小鸡,这任务简单吧?”
尹虎在电话那头忽的坐直了,思忖着:哎呀这个陈龙,这任务还简单?够艰巨的了!
而陈龙自顾自说完就把电话放下了。
尹虎、午马、未洋三人按照约定时间到了韩美林艺术馆。
尹虎等人停好了车,由工作人员引到了韩美林的画室里。
小郭将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先莫开口。
三人轻手蹑脚走进屋里,屋里安静极了。
只有“刷刷刷”的声音。
除了韩美林,边上还有几个人认真地看着他画画,只是大家都不想过多的走动。
尹虎走近一看竟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
这人也看到了尹虎,两人互相招招手,示意打招呼。
这位先生与尹虎差不多高矮胖瘦,面色白净,气宇清秀,留着利索的短发,这点倒与尹虎不同。
尹虎走到这位先生面前轻声道“陈楠老师,您在这儿?”
未洋也尊重的笑着一欠身,向陈楠打招呼。
这位陈楠的情况,据了解是这样的:
他是尹虎的同学,清华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位年轻的教授,也是很有名气的设计师,这些年为中国邮政设计过很多套邮票。
连后辈未洋都对他很熟悉。
再说韩先生正在作画,大家当时的表情是这样的:
尽量不出声,用唇语和眼色交换着信号。
用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屋里面掉根针都能听见。
大家都屏住呼吸。
只有尹虎和陈楠时不时耳语交流着什么。
韩美林一停笔,他们又赶快停下,深怕讨论声打扰了创作思路。
只有未洋拿着相机观察着韩美林:
——他作画时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所有的毛笔、毛刷都像是士兵一般任他调遣;
——他又像一位舞者,画到尽情处双臂交替挥舞,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挥臂疾驰,快慢交错,远近相谐。
未洋注意着脚下的声音,跟着手机镜头,她看到韩美林后面靠墙整齐竖着二三十幅画。
上面画的都是——鸡。
但风格主要是装饰画法。
屋里面寂静了20分钟,大家都屏气凝神地看着韩先生作画。
只见韩美林忽然停笔,抬起手臂。“怎么样,同志们!”
他仿佛也是吐出一口憋了很久的气,声音如洪钟,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着身边的人说。
说完,示意助手拿来吹风机,对着还未干的画作认真的吹了几下。
“没办法,同志们,现在的纸都太好了,以前的纸差,画完了洇的厉害,这些墨与纸纹的交错就形成了我画的动物的毛,可爱极了。现在拿风机吹一吹强化一下。”
“这吹发也有讲究吧?”
“洇到什么程度自己得掌控。”
“这也是一门学问。”
“对,还有方向,得想各种办法让它达到效果。”
刚被“释放”的陈楠老师,舒一口气,与韩先生一来一往地交谈着。
刚才还跟大家有说有笑,韩先生忽然脸一沉,拿起笔。
谁再说话都不回应了。
大家交换眼色,知道他又“沉浸”在创作中去了。
大家收了声音,等待下一次喘气的机会。
来来回回有几个回合,韩先生一会儿用排刷,一会儿用小毛笔利落的嗖嗖划两下,一会儿又拿起吹风机来吹。
“好了!”韩美林扔下笔,看着刚画好的鸡,纸上的墨色还未干。
韩美林不罢休,又拿出笔在翅膀上加了几个黑点。
“加上好些,压得住,提神的。”他自己嘀咕着。
“好了!”韩美林喊道。
大家松口气,刚松到一半,韩先生又提起笔来,大家的这半口气都憋在半路上。
直到美林第三次喊出“好了,”大家才舒了一口气。
这次韩美林该是满意了。
要说韩先生的嗓门,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这一嗓子后,好多人都上来围观。
这些人可不是来“打酱油”的,不是亲朋就是好友。
因此不管审美观还是世界观都跟他高度保持一致,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纷纷给出专业答案:
“有气势,意气风发。”小郭说。
“有内涵,春风得意。”陈楠说。
“有想象,中国雄鸡。”武马说。
“漂亮啊,题上款就非常棒了。”尹虎说。
……
唯独未洋没有表态,在场数她年轻。
不表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一阵寒暄,只一分钟,屋子里面就热闹起来。
很难想象刚才还处在极低气压下的寂静。
尹虎见韩美林心情不错,赶紧完成陈龙交代的任务:“韩先生您觉得哪张最满意?”
“哪张都行,我喜欢色彩艳丽奔放的,但是咱们邮票还是得正经一些,像这张,还有这张,你们用不了。”
韩美林带着大家来到画桌跟前,一张一张分析哪幅画更适合于邮票。
陈楠也知道尹虎的想法,帮忙敲着边鼓。
过了一轮又一轮,这一排二排的画就像是参加选美的选手,等待着最终花落谁家。
韩美林来回踱步,指着一张色调稳重又有色彩变化的画说:“我觉得它可能比较适合上邮票。”
尹虎也笑了笑,这张也是他心目所选,一拍即合。
完成了第一个挑鸡的任务,尹虎趁热打铁,又道:“韩先生,第一枚OK了,第二枚您有想法吗?”
刚刚还笑眯眯的韩先生,突然脸一沉,嘟着嘴道:“你又想什么鬼主意,又让我画两只鸡?我不画,就不画,要画你替我画。”
“哈哈哈,韩先生那我可画不了。”
被韩先生将了一军,尹虎倒不好意思起来。
陈楠见状马上支援:“韩先生,我刚才看您的草图,能否从草图中找出不同的鸡设计出两只鸡的概念?”
韩先生转过头来有了兴趣:“怎么实现?”
“您看啊,您画的草图里有两只鸡互相咬合的场景,那就两只鸡头呗。”
“不行,不行,不可以这样。”
这么好的建议,让韩先生直截了当地回绝了。
“来来来,喝个茶吧,明前龙井。今年南方太冷,茶树都快冻死了。”
“您酝酿画这些鸡用了多长时间?”尹虎问道。
韩先生忍不住开始跟大家透露画鸡的心得:
“确实好几个月了,你们12月31号来的,今天都3月31号了。其实画起来快,就是画之前,哎哟,自我折磨。等折磨出神经病,哎,没准就画的特别满意。”
韩美林自我调侃了一番,全体哗然。
“我明天去意大利,所以出差之前大家过来,先看看我画的怎么样,行不行?还需要我怎么画。我是很认真的,同志们。”
陈楠拿起小郭带上来的一本草图,随意翻看着:“韩先生,你看这张,不就是好几个鸡吗,多好看。”
韩美林看了一眼草图,接下来又开始讲自己是怎么画的这些鸡的:他自从接了邮票设计的任务后,让小郭给我打印出了一张张白纸,上面做上邮票齿孔,就在里面画草图。
“韩先生,您真是下功夫!”午马开始煽情,试图以情动人。
他一副自信爆棚的神情:“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画多了想都不用想,伸手就来!我画了有1600张草图。哦,对了!替我保密啊,我得办个画展,这些画目前还都不能公开。”
“您放心,我们邮票也保密到开机印刷那天才能露出真容。”
韩美林点点头,算是放心了。
“韩先生,您画的鸡这么多,一个一个都不重样,您怎么做到的?”
憋了半天,未洋忍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未洋的好奇别人也有,一个人脑子里怎么装那么多鸡的形象?
不过,韩美林的确有奇遇。
具体说来是这样的:
——“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民间艺术,小时候看见好看的泥塑、面塑、年画就照着画。”
——“你想想,我今年八十了,得画过多少形象。”
——“这些形象就刻在脑子里了,用的时候就调出来。”
——“老百姓的智慧无穷,艺术感觉原始又优美。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但是信手拈来。”
——“你见过山东胶东的那些婆婆嫂子么?嗬,手巧极了,捏什么像什么。”
——“民间艺术是传统的文化的一部分,我自小受这些的熏陶,早就融入我的骨血,画一辈子也重不了样。”
“那您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说的对,是百家艺术。”
未洋点点头,这些大家,都是来自于民众之间:
——黄永玉是因为佛像雕塑爱上艺术;
——韩美林受民间美术影响,创作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形象。
最肥沃的永远是大众这块土壤。
大家天南海北聊了好久,韩先生就是不谈这第二图如何画。
尹虎仨人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