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肖集邮 |
第六章 月黑风高夜,邮迷排队时
2016年1月5日的清晨终于在一片忙碌之中到来了:
——这是第四轮生肖猴票首发的日子;
——也是《猴票她爹和爹的猴儿》一书出版的日子;
——还是举办生肖邮票展览的大好日子;
——更是邮迷竞相购买生肖猴票的日子。
也不知道有多少和生肖猴票有关的活动要在这一天进行!
总之,在这一天的同生肖猴票相关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大概就是生肖猴票销售本身了!
这天凌晨刚过一点,四周漆黑一片。
中国很多邮局门口,都排起了长龙。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居然他们之中还有很多农民工打扮模样的人……
个个邮局门前都沸腾了……
北京南城,牛街邮局门前,排队的邮迷目测起码有2000人,其中至少1500人翘起脚尖在直勾勾的瞭望着前面。
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邮政服务人员都紧张得头上冒汗:
担心这秩序无法维持。
有人说,这个集邮真是太邪门了,一个刚收藏邮票没几天的邮迷也要弄几枚生肖邮票显摆,弄不到就会被同行瞧不起。
只有一位排队的老者谈笑自若:“这点人就怕了?我帮你们维持秩序!”
于是他决定讲几句,叮嘱大家一定要理性排队。
老人登到一个板凳上,扯着嗓子大喊:“大家认识我不?”
底下的群众都说:“认识,邮迷大老王嘛。业余协会会长。”
大老王当场谦虚起来,连忙辩解:“我不是会长,我只是排号排在第一位……”
群众们说,“你别谦虚了,你就是会长,我们认你。”
大老王听大家说认自己,一时心潮澎湃,也就不解释了,直接进入主题:“既然你们认我这个挑头的,那我有句话,咱们都要遵守秩序。只要遵守纪律,每个人都能买到,一个都不能少。”
大老王从怀里掏出一叠一纸条,每个上面都有编号还盖上了邮局的日戳。
几个志愿者模样的人过来帮忙,每人发了一个,一个都不少。
排队的群众顿时一片叫好声,拿到条的人有些都哭了。
一方面这些人激动万分:有了这条,就能保证明天邮局一开门就能买到生肖邮票了。
另一方面大家觉得,拿到条后,可以找个地方眯上一觉,等邮局开门再回来不迟,不用那么辛苦了!
于是众人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放声高呼:“大老王,我们拥护你!”
当然也夹杂着不和谐的声音:“大老王,多发几个条吧,我老爸半身不遂,不能过来排队。我替他领一个号。”
话音未落,方阵里又出来无数的附和声音:“我老妈年事已高,也来不了。”
大家听了,纷纷交头接耳。
有人觉得可以,有人抱怨:“太少了!”
这话当即遭到旁人的谴责:“你这人怎么这么不体谅大老王?一个可以了,至少能买到四方连。”
僵持不下之际,大老王当机立断,跳到凳子上,大声疾呼:“一人只能一个条,这样才能保证每人都能买到!”
大老王是个心思缜密的人。
他觉得,要是等天一亮,排队的人多了,这秩序必乱无疑。
于是他早早准备好了纸条,每人发一个,大家有了纸条,心里就踏实多了。
秩序顿时井然了……
天亮了。
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看热闹。
邮局对面的煎饼铺老板看到有大批人在邮局门口聚集,站着愣神看了半天,心里盘算这些人排队买什么?
了解情况后,顿时精神振奋,心想上千个“冰人”凑一块,机会难得,赶紧找几个人在队伍旁支起几个煎饼摊。
那早上,煎饼铺老板挣的盆满钵满。
牛街邮局的牛局长一大早来上班看到上千人排队的场面,讶异无比,立马唤人将集邮公司经理叫进办公室。
“我说小侯,外边怎么这么些人排队,都是买猴票的吗?”
“局长,您是刚从部队转业过来的有所不知,这些人都是排队买猴票的,还有很多人雇人排队。”
牛局长都听得傻了,那口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听说昨天晚上就有人排队?”
“嗯啦!这天这么冷,我们昨天半夜为排队的集邮者准备了热水和面包。”
听完小侯经理的叙述,表扬不已。
“做的好,就应该这样,他们可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领导说得对,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集邮的今天!”
这些事在新来的局长听来很新鲜,因此他不断插话,提一些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
——他们为什么来买邮票?
——是为了寄信吗?
——为什么都是岁数大的人?
不过其中最难回答的还是以下这个:“既然这么多人买邮票,我们为什么不多印一些?”
小侯经理说,“局长,您是新来的,对集邮还不大了解。集邮收藏讲究‘物以稀为贵’,要是人手一张,要多少卖多少,就没人买了。”
有关生肖邮票,要在这里补充一个常识:
中国邮政一般情况每年发行30多套邮票。
并不是每套邮票的发行都有这么多的人排队,只有生肖邮票。
有人会问为什么?
说一件事情你就清楚了,平日到火车站买车票,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很好买。
可是,你春节去试试,一定买不到,这叫“春运现象”。
生肖邮票也是这个道理,是供需关系使然。
当然了,知易行难,解决好这个供需矛盾说起来容易,真正解决好还真是一门艰难的学问。
想知道有多难,看看过去的经历就知道了。
生肖邮票的供需矛盾在第一轮生肖票发行过程中就显现出来了。
从第二轮生肖的第一套开始,发行部门有意识地增加了发行数量。
大到什么程度?
大到以两亿套计算!
结果第二轮生肖邮票连续几年出现了低面值的现象。
那几年:
——收藏者离邮而去,集邮的基础没了。
——投资者将手中的邮票抛到邮市,邮票的市场没了。
——集邮产品的开发,自然也没了。
——更不用提集邮者会怎么想?
原因很简单,供大于求。
后来再出现这类情况,邮政部门坚决不加发行数量。
这一点现在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还有一定要吸取足够的教训:
我们知道邮票发行数量不能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的奔腾,就像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跌倒绝不可能在这个地方再跌一跤,因为人的本能无法承受连续两次的打击。
邮票发行也是如此!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故事还能继续下去。
早晨九点,快到零售的时间了,邮迷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满脸期待……这时外面闹起很大的动静。
牛局长大惊:“怎么回事,谁在外面闹事?”
手下人来报:“局长大事不好,后面没拿到条的人往前面挤,秩序有点混乱……”
小侯经理:“快去派人维持秩序,这样混乱我们不能卖!”
手下人道:“保安已经过去了,估计秩序也很难控制。”
原来拿到条的人都买到了邮票,单单这时候又出现一批后来者。
在集邮群里,铁杆邮迷不少,可跟风的从来不缺。
新邮销售之后,邮迷们被发动起来,转眼间人数就加了一倍:
闹了半天还有更含蓄的人一直在公交车、地铁站、出租车里四平八稳、不急不慢地走了出来。
他们看到没希望买到这生肖邮票了,一般人到这里就该崩溃了。
可是,孰不知这些人意志坚强,一点没有这种迹象,连脾气都跟平时完全不同:
——他们先是“痛说革命家史”,诉说自家来晚的原因。
——然后就开始炫耀自己多么喜爱集邮,同邮票的不解之缘已经有段时间了。
——再然后,诚恳地表示,这次来绝对不是一时冲动。
——再后来就开始一起向前拥。
——几百人一起狂喊“要买邮票”。
外人看来,这局面双方很难平和收场!
紧忙赶过来的牛局长一见这场面顿时手脚冰凉。
他以前没见过阵势,有点像他在部队时的军演。
他看着眼前有些激动的人群,良久才镇静下来。
他小声吩咐手下说,把侯经理找来。
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不引起牛局长的注意,此时他的心态非常复杂:
一方面他知道这事非同小可,生肖邮票的销售集团三令五申强调做好服务,现在服务没到位,肯定受责怪。
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同情这些邮迷,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可是一大早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
于是他指示候经理,假如邮迷的胃口不是太大,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个问题候经理经验丰富,不用局长操心。
候经理说:“这个事交给我了,领导放心。”
局长说:“不能掉以轻心,事态不可扩大!”
商量好了,他派出侯经理跟大家谈条件。
双方的谈判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你们冷静一点……
——我们肯定冷静,只要能买到生肖邮票!
——邮局理解大家……
——我们也理解邮局!
——大家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能卖四方连最好,不行的话,单枚也可以!
——为了维护好秩序……请你们排好队……
——这个没问题!
牛局长拉着小侯经理的手:“小侯,这些人可都是咱们集邮的粉丝,尽量多卖一些邮票给他们,至少一个双连!”
牛局长为顺应民意,把一人买一枚一下子提高了两倍。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自有他跟常人不同的地方。
第一个不同点就是严格执行规定。第二个不同点执行规定中又不失灵活。
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