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下海探宝满载而归返江阴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原地集邮 |





19日上午10点30分,“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返回江阴,停靠苏南国际码头。至此,历时102天的“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圆满结束。
“蛟龙号”由位于无锡的中船重工集团702所研制。此次试验性应用航次分3个航段:先在南海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的功能试验;再到东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及海底沉积物剂量反应试验;最后,在西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申请区,进行近底测量和取样,获取海山区环境参数。整个航次21次下潜,取得丰硕成果,为深海科研提供大量视像、样品资料。
国内10位科学家成为“蛟龙号”的首批乘客。他们亲临深海,带回海参、海葵等71种共390只生物、161枚结核、8块结壳、32块岩石和180公斤沉积物等样品。第二、第三航段科考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说,以前科学家用拖网获取生物样品,样品多不完整。此次科考他3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5268米,看到很多海洋生物。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唐立梅表示,此次下潜获得的海底样品,超过之前10多年的积累。借助“蛟龙号”,她爬了海山,取得12件样品,一路与珊瑚、鱼虾同行。
前一篇:有关科特迪瓦的邮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