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花专题邮票(之一)

(2013-03-20 20:22:59)
标签:

文化

梅花专题邮票(之一)

梅花专题邮票(之一)

梅花专题邮票(之一)

梅花专题邮票(之一)

梅花专题邮票(之一)

梅花,别名春梅、干枝梅。蔷薇科,樱属。原产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已有3千年的栽培历史。梅花傲霜耐寒,开花时间早,花期长。“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隆冬时节,百花凋谢时,梅花却依然挺立,不畏寒威,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勇敢使者,被誉为群花之首——花魁。它的形象苍劲挺秀,凌寒怒放,正是中华民族坚贞高洁、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敢刚强精神。梅花的个性特点,愈是老干古枝,愈显得苍劲挺拔,生机怏然,孤傲冷艳,清逸豪放。傲雪绽放,不畏严寒报春的刚毅性格,是坚贞、高洁勇敢精神的象征。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殊的感情,把它与松、竹誉为“岁寒三友” ,与兰、竹、菊誉为“四君子” 。梅花是中国之花,是春信之花。在人们心目中是希望是胜利,梅花傲雪,象征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梅花风韵,象征中华古国的悠久文化。
       在花四君子中,它开花最早,二月开放,花梗短,花瓣白色、淡红色等,叶阔卵形或卵形。《群芳谱》云:“先众木花,花似杏甚者,老干为杏,嫩条绿色,叶似杏有去尖,树最耐久。”据《太平御苑》载:上林苑已栽植有双梅、紫梅、同心梅、粗林梅等品种。目前已有200余种。
       古人赏梅,欣赏它的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它那馥郁的浓香。赞美它不畏寒威、傲雪而开顽强斗争的的崇高气节。《梅谱?后序》中云:“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者为贵。”隋唐时代,植梅咏梅之风就横行一时,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有一株古梅,传说是隋朝遗物,称为“隋梅”,杭州孤山的梅花,唐时已闻名于世。唐代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的诗,其诗咏道: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在咏梅词中,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堪与宋林逋的咏梅诗,并称两绝。宋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劫月黄昏” 。陆游《卜算子?咏悔》:“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以物喻人,托物咏志,赞美了梅花高洁、坚毅不同流俗品格。
梅花专题邮票(之一)
1985年4月5日,为了展示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中国邮政发行T103《梅花》特种邮票一套6枚及小型张一枚。邮票与小型张共为八种梅花,是北京林学院从200多个梅花品种中推选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品种。这套梅花邮票图案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表现手法在绢上精心绘制而成,其中六易其稿,最后挑选出七幅正稿,生动地刻画出表现了梅花傲霜斗雪的铁骨精神,真实的体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写照。
这套梅花邮票分别是:
T·103·(6-1)图案描绘了“绿萼”梅花的形象。绿萼型梅花属真梅系中的直脚梅类,以枝条自然向上为特征,花开白色,显示绿光,花萼绿色,花瓣雪白,重瓣,素雅洁净,香味极浓,尤以四川成都“金钱绿萼”最好,花瓣多至50片——60片以上。
T·103·(6-2)图案描绘了“垂枝”梅花的形象。垂枝梅花属真梅系中的垂枝梅类,突出枝条自然下垂的特征,花蕾也多数向下生长,品种多达60余种,其中以浓红单瓣居多,色艳香馥为名贵。
T·103·(6-3)图案描绘了“龙游”梅花的形象。龙游梅花属真梅系中的龙游梅类,其特征以枝条自然扭曲形似游龙,而得其名,显得铁干虬枝,古雅,遒劲。至今只发现一个品种。开花白色为复瓣,具有浓香,易结实,是梅科目中的精品,极有其特。
T·103·(6-4)图案描绘了“朱砂”梅花形象。朱砂型梅花属真梅系中的直脚梅类,花紫红色,花蕾厚实而丰满,花朵茂盛富有弹性,被花瓣拥簇的枝条向上延伸,小枝和新生木质部淡暗紫红色,是梅花中比较艳丽的一类,其形象被人们尊为富贵华丽的感觉。
T·103·(6-5)图案描绘了“洒金”梅花的形象。洒金型梅花属真梅系中的直脚梅类,它的特点,能在同一花枝上,往往开有三四种颜色的花;除有白花、红花外,还有红白相间的花,或在白花花瓣上呈有浅黄色或红色条纹和斑点,颇有一番情趣,金光洒洒或红星点点的颜色,是最具特色的一种梅花精品。
T·103·(6-6)图案描绘了“杏梅”梅花的形象。杏梅型梅花属杏梅系中的杏梅类,其耐寒性强,花期较晚,花朵繁茂,花蕾丰满厚实,富有弹性。花开拟“杏花型”,其花、叶均以杏,而得此名。当时杏梅系只发现此一品种。花开红色,枝干挺拔向上,其味幽香,显得生机勃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