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中国邮票发行工作的创始人之一邓连普先生在北京病逝

(2012-12-27 10:41:59)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人传记
                                      新中国邮票发行工作的创始人之一邓连普先生在北京病逝

2012年12月24日,新中国邮票发行工作的创始人之一邓连普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邮票志号诞生于中国
自邮票诞生至新中国成立前,在世界邮票史上还没出现过志号。邮迷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难以清楚地了解邮票的套数和枚数等信息,很不方便。志号的产生则给集邮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简便实用的邮票"检索表"。
邮票志号是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的邓连普先生提出的。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早在30年代,邓连普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集邮。有一次,他从邮商那里买了2枚《孙总理(即孙中山)纪念》邮票。他认为这是一套完整的邮票,但又有些不放心,就拿到邮局去询问。邮局营业员拿出3枚不同的《孙中山》邮票给他看。邓连普就去找邮商质问,谁知邮商说:"你说这一套有3枚也不对,我这里又来了2枚,4枚才是一套呢!再买2枚吧。"原来他们谁也不清楚到底一套有几枚。邓连普只好再买了2枚。幸亏《孙中山》邮票一套恰是4枚,不然一套没有集全自己也不清楚。从那以后,他收集邮票越多,就感觉越混乱。有时买到一袋几百枚外国邮票,更不知道哪几张是一套,或者看出来是一套的话,也不知是不是全套。后来他从自己保存的照片和底片上受到启发,为了查找方便,他的照片和底片都编了号。那么如果邮票编了号,查起来就显然会方便许多。
1949年,他和美术家张仃、钟灵一起筹备设计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就根据以前给邮票编号的想法,在画着天安门、华表、宫灯的邮票图案下面白边的左边写上"纪1.4-1",在右边写上了"(1)"。这个做法被采纳以后,就成为新中国邮票设计中的一个特点。以后在设计特种邮票时也都加上了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