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32支球队如今在南半球的巴西正狼烟四起,战得正酣。
赛场过半,几家欢喜几家愁。离开的,固然惆怅不已,留下的,虽然欢喜,但欢喜的背后,其实有着更多的担忧和心理报复:如何赢取下一场,想必这问题肯定困扰着他们,而解题的过程难度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因为,足球是圆的,谁也不能夸海口,这不,欧洲列强西班牙、意大利、英格兰不都止步16强,打道回府了。
我不是标准的球迷,对足球谈不上爱好,只是在合适的时候,瞅瞅。比如看看“章鱼刘”,比如看看昨晚的林志玲。在我的眼里,世界杯之于世界,不仅仅是绿茵场上的较量,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策略的较量,是经济的比拼,甚至是政治场中的游戏。
到目前为止,巴西的世界杯,我很少完整地看完一场直播比赛,因为熬不了夜,无法坚守熬到天明。但从喋不休的解说员的解说,或者电视台事后对结果及过程的回放看,我以为世界杯就像是场中国成语大会。
比赛的过程也好,结果也罢,场内也好,场外也罢,都可以看到成语的影子。比如美国小组赛对加纳,最后20秒被逼平,到手的三分和笃定的出线,瞬间化为乌有,正应证了中国成语(俗语):功亏一篑、煮熟的鸭子飞了;又比如荷兰那场小组大胜的比赛,正应证了中国成语:攻城掠寨、无往不胜;又比如巴西8分之一赛对智利,最后点球决战,正应证了中国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欧洲列强西班牙的出局,证明墨守成规的失败;球迷们对喜爱球队的失败,可以感受到爱之深、恨之切;哥斯达黎加的一路高歌,说明哥不是传说,哀兵必胜;喀麦隆的败局,正好印证一句no
zuo no die……
世界杯的绿茵场上,中国队就出场过一次,他们就像大熊猫一样,很稀罕,但中国人在世界杯赛场外却是激情四射,表现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狂热追求,他们为素不相识的各路球星,或悲或喜,或嗨或叹,甚至捶胸顿足,表情是那么的丰富和夸张。
其实,世界杯与我们有多少关系?我们至多不过是一帮远方的看客而已,但要知道,看是看不进世界杯的,仅有激情也是参加不了世界杯的。
我看巴西世界杯,大约是受了中国成语大会的影响,从比赛和与之相关联的活动中,加深着对中国成语的理解罢了。
呵呵。一顿乱写,请勿点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