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市乡洞市村原本是我局联系的点村,最近根据县委、县政府开展“联村(居)创满意”活动的要求,这个村作为了我参与这项活动的联系村。与此同时,该乡另外有4个村也作为了我们班子其他4位成员联系的村。
早些时候,参加相关会议的局总支书记回来给我一份乡政府的文件,文件中明确写了我们联系这些村的任务和措施,措施是要求落实“十个一”,这十个一都是需要参与或指导落实的,其中作为我们个人需要去做的有“四个一”:走访一批住户。要求全年要深入联系村10次以上,走访住户200户以上;帮扶一个困难家庭;结对一名留守儿童;记好一本民情日志。
上周我给村支部书记发了个短信,请他先在村里确定一个困难家庭、一名留守儿童,我准备清明节后去村里看看、走走。今天是4月7日了,上午开完周碰头会,处理完杂事,吃过中饭便往村里赶。
出发的时候,我给村支部书记打了个电话,结果书记正在县城,为村里的事跑关系。我说不要紧,村里有人带我就行。过了一会,书记又回话说,他马上赶回去。
一个来小时便到了供电所。我估计书记还没有到,先到供电所里了解些情况。大约2点半的时候,书记打电话说他人已经在乡政府了。
到了乡政府,村书记已经通知同样是挂这个村的郭乡长。不一会,乡党委唐书记也来了。我说明了来意,直接到农户家去。
两位乡领导说一起去。村支部书记带我们先到一户困难户家去。书记路上介绍说,这个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当年该户主夫妇响应国家提出的“只生一个好”的号召,只生了一个孩子。如今孩子32岁了,四年前因为患颈椎压迫神经的病,如今是人不能行走,终日只能躺在椅子上,做不了任何的事。这些年来,为孩子治病,家境已非常困难。男主人只好常年在外打工,女主人在家照看儿子。乡党委书记告诉我,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又因病没有成家,这家户主心里压力很大。
爬一小段上坡路,进了一户泥瓦房,在周边林立的楼房比对下,这幢房子更有些突兀。房子很陈旧了。我们走了进去,这家的独子躺在椅子上,穿着棉衣,在看着电视。
我们在房间里坐下来,表明来意,也向女主人了解些情况。重病者叫陈强,82年出生,原本是个健康的年轻人,大约4年前患病,可能在诊治中有点意外,落下如今这般情形,人不能走路,只能躺着。陈强的思维很好,因神经被压迫,不能走路,整日只能躺着。如果没有病症,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年龄已经成家立业,已经用自己的劳动孝敬父母,回报社会了。
我看见房子已经明显开裂了。村支部书记说,这房子是危房,几次落暴雨,都把他们家给撤出来了,一是怕山洪滑坡,二是怕房子有闪失。女主人说到这些,眼泪止不住的流。
都说人不伤心泪不流。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年来,陈强一家承受了多大的压力。陈强是2009年10月10日动的手术,每年治疗费5-6万元。经过几年诊治,医生对陈强的病下的结论是以后重点是康复性治疗。可是澧县、常德的医院都没有相应的医疗器械,最好的办法说是去马王堆疗养院,可是,要去那里疗养康复,大笔资金对这个几乎是家徒四壁的困难家庭而言,无异于水中月镜中化。虽然陈强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等。但支部书记告诉我,在县内治疗可以报销85%,到常德可以报销45%,到长沙就只能报销30%了,即使是给予大病互助,最多一年也就3000块钱,对于没有确切恢复时间的到长沙的康复治疗,根本就不敢启程。
我用手机给陈强拍了张图片,当时我想回澧县后,通过微博将陈强的情况反映出去,看能否有善良的人伸出温暖的双手,来帮帮陈强,帮帮这个贫困的家庭。我将带去的米和油放在了他们家,又从自己的包里拿了1000元钱给陈强。当时我能做的,只能是这些。
回到澧县之后,我在单位开办的官方微博(国家电网澧县电力服务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请伸出你温暖的手!澧县洞市乡洞市32岁的青年陈强,是父母响应国家“只生一个好”的家中独子。本应成家立业报孝父母的他,四年前的重病让他只能整日守在风雨飘摇的屋里,长年躺在椅子上。将近六旬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希望有好心人伸出温暖的手帮帮陈强,帮帮这个家庭。陈强的电话18216258513。然后我附上了那张陈强躺在椅子上的图片。
从陈强家出来,村支部书记带我们去另外一个家庭。这个家庭也是非常的困难。支部书记说,这家里四个大人,只有一个健康人。
这个家的男主人叫高贵。上有父母亲,下有一个9岁的女儿,还有一个未成家的哥哥。父亲61岁,残疾人,现在吃低保(每个月政府发60元,同时因过了60岁,每月政府再发55元),母亲59岁,如今却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兄弟被火烧残。自己2006年患垂体瘤,妻子离婚多年,每月政府给予低保60元,偶尔一年会外出打工3-4个月,曾经教书如今退休的外公用退休金供他吃药。女儿正上小学。
这家虽然是我第一次来,但此前我和这个家已经有了2次交道。春节前我们单位在这个乡结了2个留守儿童,其中之一就是这家的孩子。当时我到孩子读书的学校代表单位给予了1000元的爱心,此后临近春节,我又委托供电所给这家送过米和油。
高贵家的房子是新做的,却是没有任何粉刷和装饰的裸房。支部书记告诉我,这房子是政府帮助建的爱心房,用了2个家庭的指标才建起了这房子。他家原先的房子也是危房。
我们在灶房里坐下来。村支部书记告诉我,高贵年轻时很聪明,在广东打工一个月能挣12000元。可现在呢?几乎一贫如洗,日子很是困苦,特别是这病。
我将米和油送给了高贵,同样从包里拿出1000元给了他。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们。只是反复告诉说,即使出门打工也要注意不要干重活,如果因打工加重了病情,更是不合算的事,做些力所能及的活,重要的是把孩子带好,让她读书。知识是能改变命运的。也希望乡村组织能给予更多的关照和关爱。
这两户就是我联系这个村的“两个一”。我不能保证这一年中能给他们多少帮助,但我会关注他们。
从高贵家出来,我去了村部。以前来过几次,村部也是看着建起来的。村支两委的其他4名成员都在那里。这个村组织班子有5人,3男2女,但看得出年纪都不小了。我对书记说,你们也该培养个把年轻人吧?书记一笑:没有人呢,年轻的出门了。我能理解,如今的农村,特别是象我们内地偏远山区的农村,留守在故乡土地上的大多是两种人:老的、小的。身体强壮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成为了乡村的候鸟。
和村里的班子闲扯了一阵子。虽然是闲扯,我也是想表达一些个人的想法,虽然我对农村的事比他们差远了。
原计划还要走访十几二十户的,可今天因走访的是联系和结对的两家特殊农户,呆的时间长些,只能待下次再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