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女排及其他
(2013-04-05 19:21:44)
今天是清明节。老天似乎很有些通人性,从昨日起,便是连续两天的风雨交加,风萧萧,雨淋淋,气温骤降,寒意顿生,给这个节日平添了几份伤感和念想。
下午送孩子上学后,打开电视机,中央电视台五台正在播放一场女子排球赛。仔细一瞧,播放的是1981年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对日本队的一场比赛。我恍然大悟,今天不正是告别当年的女排国手、体育界第一位将军陈招娣的日子么。我想这应是电视台的一种临时安排,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纪念一位英年早逝的巾帼体坛英雄。
我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比赛的画面,聆听宋世雄激情飞扬的解说,不时打捞起脑海里一些记忆。这场比赛的时间是1981年11月16日。那年的我刚刚进入初中就读不久。那个年月,家境贫寒,家里惟一的电器就是一部收音机,而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对排球几乎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受学校一位大学毕业老师的影响,这次的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我在学校里看了三场。其中中国队对苏联队的一场比赛,我是周末到学校去看的。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局,中国队一路高歌猛进,没有给对手还手之力,15∶0拿下,以总比分3∶0战胜对手。记得比赛结束后,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3∶0,自豪之情溢于字上。看的另外2场比赛分别是中国队同美国、日本队的比赛,比分都是3∶2。对日本队是最后一场比赛,当中国队连胜2局之后,中国队已经获得了世界杯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女子排球队第一次荣获世界冠军。这两场比赛都是放晚学后在另一位老师家里看的。记忆里,平日严肃的老师,对我们赖在学校看比赛并没有任何的责备。
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我喜欢上了“看”女排的比赛(就是在家里抱着收音机听),喜欢听宋世雄充满激情的解说,也从他的解说中,我知道了排球、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排球知识,知道什么叫短平快、什么叫背飞,什么是上手飘球。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女排精神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女排队员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成为推动那个时代前进的中国力量,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拼搏奉献、求知进取。我记得读高中时,我在资料夹里,就写了“拼搏”两个大大的文字。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逐渐“认识”了郎平、孙晋芳、张蓉芳、陈招娣、周晓兰、曹慧英……“认识”了袁伟民、邓若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格外关注中国女排的比赛和她们的动向,尽管那个时候没有网络,信息大多只能从收音机、报纸上去知道。
又记得1990年毕业分配到郴州工作,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一路汽车火车颠簸赶到厂里报到,之后返回长沙的时候,还专门去了位于北湖公园内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特意看了看当年女排训练用过的竹棚馆。
岁月轮回,潮起潮落。中国女排在夺得“五连冠”之后,一度沉寂,甚至在一些国际赛事中跌入深渊,近些年来,虽然状态有所回升,但成绩依旧起起伏伏,似乎难现当年的辉煌,想必个中原委颇多,但我总觉得今日女排缺乏当年女排的拼搏精神、竹棚精神,应是其中原因之一,或许还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代国手英年早逝,悲叹之余,央视让人重新拾起32年前的记忆,让人重温32年前的拼搏场景,我想这既是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更是提醒今天的后来者,任何时候,精神不可丢!精神丢了,灵魂就没有了。任何没有灵魂的物体,都不会有鲜活的生命和勃勃的生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