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香!”“好好吃!”
围着一钵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重阳菌,大家口不停地吃、嘴不停地夸。
这可是一钵不同寻常的重阳菌啊。
这些菌子来自澧县西北山区,地道的野生。它是今天上午,我的一位网友托人从百多里之外的山上送下来的。这些菌子,我想是他用残疾的手,和她的妻子,甚至还有女儿,在山上丛林中,一点一点寻采的,每一棵菌子都还带着山上泥土的芬芳,还紧粘着网友一家的情感。
23日到24日,省公司组织了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红网、三湘都市报在内的六大中央、省级媒体来我局集中采访。根据采访方案,记者们重点对我局优质服务工作和电气化县建设工作进行报道,采访中提出要安排采访2位网民。这位给我送菌子的网民就是其中之一。
网友网上名字叫“城头山”,是镇人大代表。喜欢上网,喜欢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认识他就是通过网络,一来二往,就成了朋友,还成了我们聘请的行风监督员。自打成为朋友,他更加关注我们电力的一举一动,不仅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还给我们做了很多义务宣传解释的工作。
先一天,我们和他联系上后,他很高兴。当时就发短信给我,要带点自己采摘的野生菌给我尝个鲜。我回信感谢他,并不希望他给我带这些。我知道,如今这些野生菌很难采摘到,价格也不菲。若拿到山下集镇上,定是抢手货,多少可以换点零花钱啊。何况,他是一位手有残疾但自强不息的农民兄弟呢。
23日上午他和妻子就下了山。中午因我有接待,托营销服务部安排吃中饭。下午采访之后,我看到记者们都对他表示出亲切,纷纷和他握手道别。在陪同记者们下现场采访的路上,接到他发给我的短信。我才知道,他由于心情高兴,带下山的菌子忘记在了出租车上。从那短短的几句信息,我完全可以想象他当时失望的神情,连忙回信安慰他不要紧。
想不到的是,今天上午我到营销班组督导工作的时候,一个开车进来的员工打开车窗说,“局长。这是你的东西?”我纳闷,“什么东西?”一看,纸盒上面写有网友的电话和姓,是一小纸盒重阳菌。
原来,他回去之后,又利用这天把时间,采摘了这些菌子,委托人带下来山。
接过这些菌子,我真有点感动。这可不是一小纸盒菌子,是他的一份真情啊。
我回信再次感谢他。把菌子交给食堂,嘱托加工。
于是,中午饭的时候,食堂就出现了这么浓烈的一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