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家,家里大多的私人用品都贴上了儿子的标签:儿子小的时候,家里最多的是他的玩具,不可胜数;儿子上学之后,最多的就是各种书籍和杂志了;如今儿子长大了,最多的就是儿子的鞋,清一色的运动鞋。看到这些价格不菲的鞋子,常勾起我一些关于鞋的回忆。
布鞋
记得小时候,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老屋班驳的台基上,戴着老花镜的奶奶总是一手拿针线,一手拿块用米汤糊成的纸板剪成的鞋底样,将裁缝做衣剩下的布头,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这些鞋底就是为我们姊妹做鞋备的。
那个年代,家境贫寒,生活清苦,决计是难得去商店买上一双鞋的,即使买也是黄胶鞋。我们姊妹穿得最多的就是这种百纳鞋。每年奶奶都要根据季节的不同,为我们姊妹做几双布鞋。
据说如今穿布鞋的只有三种人:老板、官员、黑社会。果真如此的话,布鞋似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亦曾买了一双著名的北京布鞋,但感觉还是不如奶奶当年做的舒服。我想,那个时代,那种纯手工做出来的鞋子,不仅是一双鞋子,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爱,鞋子里面缝进了多少奶奶对我们的爱啊。
套鞋
其实那是一种浅统的塑料鞋,也是我们今天说的雨靴。
因为生活的困难,家里只能给我们买浅统也就是瓦口状的套鞋。雨下得小还没事,一旦遇上大雨天或雪天,穿这样的雨靴是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的:雨水、泥水、雪水都很容易进去。特别是鞋底比较薄,不保暖,雨水进去之后,感觉冰凉。还没有到学校,小脚丫就冻得受不住,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扯一把稻草折成鞋垫,放进鞋里保暖。
后来,家境稍微好些,我们就穿上了深统雨靴,但里面放稻草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
如今穿雨靴的人还是不少,但式样、质量已非昔比了,颜色更是五光十色,美丽诱人,成为一种时尚。
网球鞋
非常洋气的鞋名。其实就是一种白色的帆布鞋,远不如今天我们穿的帆布鞋好看、舒服。
那个年代读书,学校常会组织一些红色的活动。特别是六一儿童节,老师往往会要我们穿上网球鞋和白衬衣(的确良面料)参加活动。记得父母亲从牙缝里节约点钱,为我和姐姐各买过一双白色的网球鞋。
农村孩子穿上这种白色的鞋子,在那个年代真还有点小资产阶级的意味。那时的农村多泥巴路,白色的鞋子很容易弄脏。每穿出去一次,回来都要洗一回。为保持鞋面的洁白,我们在商店里会购买一种擦鞋的白色粉。洗完鞋后就用旧牙刷将粉擦到鞋面上,放在阳光下晒干。
下次穿的时候,脚一蹬,那些粉便漂散开去,在地上留下一个清晰的鞋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