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不汗颜?

(2011-03-27 22:00:04)
标签:

教育

能不汗颜?

    很少看电视。今天在家里的时候,打开中央13频道,看到电视里正播放关注西部孩子成长的新闻,今天播放的是贵州某县一个叫班仁中心学校的孩子生活成长的事。

    电视中大量的画面和镜头对准的是一群大的十二三岁,小的才七八岁的孩子,自己生火做饭的场景。那确实是一种壮观但令人汗颜和心酸的场景:在乡镇集镇的唯一一条街道上,一群孩子用砖头垒起灶,用自己家里带的米、油盐和青菜、柴火、锅碗瓢盆,自己动手煮饭炒菜。孩子们做的饭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要说没有肉一类的荤菜,甚至有的孩子就吃些干菜。这些孩子一般每天只吃两餐饭,太小的孩子甚至是晚上就做好次日早晨的,早晨吃冷饭。

    据记者采访,这个地方的孩子最先学的不是课本,而是几岁就得学会做饭,因为这是生存的基本本领。

    记者还告诉人们,这些孩子的用水也很紧张,住宿的地方是租住集镇上农民的房子。镜头显示,这些房子很破旧,房间里的床铺简单,到处是孩子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柴火、盛水的瓶罐以及装生活用品的木箱子。

    这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的孩子生活的影象。看后令人唏嘘,令人不安,在唏嘘、不安的同时,更感到有几分耻辱和愤慨。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财政实力增长很快,对西部的扶贫帮困的力度和投入都在加大,但仍有不少被遗忘的角落。从电视新闻中,我隐约觉得我们的一些政策的适应性不强,难以落实到位,反过来说就是政策过于刻板。比如电视里报道的这个学校,教学楼是国家扶贫投资的,但因为学校当年没有规划初中,也就没有规划建设学生宿舍和食堂,这些都没有进计划,虽然现在有中学了,有学生需要寄宿就餐的需求了,但国家的政策却是死的,没有计划就没有项目和资金。而据说要修建供近700人就餐和住宿的场所,投资要150多万,目前县里好不容易筹了30多万,把场地平整了一下。

    而据报道,此前电视报道之后的广西、云南类似的情况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有社会介入进行扶助。但是尽管如此,看了这样的新闻还是难以令人心情轻松更谈不上愉悦起来,要靠新闻曝光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算哪门子事?

    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有关官员,面对这样的新闻和镜头,难道不该有失职的耻辱感吗?难道不该脸红吗?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想对未来惟一的态度应该就是善待。可我们善待了吗?

    看这则新闻时,我对家人说,这样的电视应该制成DVD,送进中南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