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巡线记

(2010-05-12 23:26:07)
标签:

杂谈

    “大嫂,能否搞杯水喝不?”我和同事满脸汗水一身疲惫地走进山脚下的一户农家。这是5月11日下午1点半钟。

    大嫂也许是看到我的同事戴着国家电网标志的红色安全帽,比较客气地让我们喝了几杯饮用水。

    此时,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直叫唤。我是没有吃早饭出来的,走走爬爬4个多小时,带的两瓶“康师傅”矿物质水早就喝掉了。这会跌跌撞撞从山林中钻出来时,已是弹尽粮绝了。

    按照局生产技术部的安排,今天由局领导跟班巡线。这是一次特殊巡视活动,巡视的对象是110千伏盘码线。此线路源自220千伏石门盘山变电站,途径石门、临澧,止于110千伏澧县码头铺变电站,全线64基杆塔,17公里。沿途皆是山区,是我局所管辖运行维护的输电线路中地理环境较差的一条线路。

    因近期市局组织对110千伏窑澧线调爬作业,澧县电网供电电源点由原先的2个变成1个,成为单电源供电电网。如果110千伏盘码线出现故障或问题,澧县电网将会因失去电源支撑而崩溃瘫痪。

    生产技术部安排我和书记、生产部分管线路副主任等三人各带一组对线路进行分段巡视。我和线路班1名员工为第二组,巡视24#—43#杆塔,书记巡视1#-23#杆塔,副主任巡视44#-64#杆塔。

    说起巡线,我经历不多。记得1995年初从沙田电厂调到澧县电力局工作时,曾经和线路班的同事去码头铺山区参加过一次线路的扫障活动,那时第一次与线路打交道。2005年春节冰灾时,曾在500千伏岗云线上,见证过冰雪灾害的威力。2009年3月回到澧县电力局工作之后,在高温7月,晚上和线路班的同事对110千伏窑澧线进行过巡视和红外测温。

    上午9点半左右,我们到达24#杆位置。下车的时候,有员工递给我一根木棍——巡线员工常用的工具——既可以用来支撑着走路,又可以在山林中穿行时用来打草惊蛇、开辟道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棍子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和同行的员工一起从没有路的山坡上往杆塔爬去,这是一基∏杆,重点看拉线、接地线、导线和绝缘子等情况,考虑这附近常有人开山放炮,同事还用随身携带的望远镜对两基杆塔间的导线进行了观察。

    这条输电线路正好是这位同事的责任区,他自信地告诉我,上次巡视是4月26日,我是每根拉线都用手摸了的,每基杆塔的情况都搞清楚了,到今天才15天,应该不会有什么新的问题。我本想提醒一下“牛皮不是吹的”,但考虑到这位员工平时工作确实不错,刚被评上4月份“优秀员工”,想想就没有点破,还是先巡视完这20基杆塔的情况后再说吧。

    接下来的几基杆塔都在离公路不远的地方,不需要爬坡。我突然想到,这次安排是不是生产技术部事先考虑了照顾我。由于上班匆忙,我今天的穿着根本就不是巡线的装束,我穿的是T恤、休闲裤和休闲鞋。事后的经历完全证明我的穿着是错误的——手臂晒成了黑红色,还挂了几处小彩,皮鞋差点被巡线道上的竹尖刺穿,有几次差点在铺满落叶被水冲刷成的下坡小径上滑倒。

    30#铁塔在山顶。一年多来,我曾多次途径此地去山区供电所、变电站,每次看到这山巅的铁塔时,我就想这哪里有路上去呢?记得我还曾几次问过同行的同事。确实,这边的山不少是石头山,没有高大挺拔的树木,看起来几乎全是灌木丛,但因为封山育林,灌木长得实在是茂密,根本就看不到有什么“路”,要从这些灌木丛里爬上去,难啊。

    可同事显然不是这么认为,在他的眼里,好象随处都是路,哪里都有路,路就在他的心里。我跟着他亦步亦趋,时而用手中的木棍将“路”上新生的灌木、竹子以及荆棘等拦腰扫断。我是想下次员工来巡线时,“路”好走些,少些阻挡。想不到的是,员工选择的路径不是很陡,但路线还有那么长。气喘吁吁到了30#铁塔,朝前方望去,才知道这山还真的比较高。

    阳光很好,山巅上有风徐来,顿觉舒了口气。想想自己也许今生可能再也不会到这山颠上来,就想起是不是留下点记忆才行。可惜,今天不是出门旅游,没有带照相机,于是在铁塔下面,留了个到此一游的痕迹。

    在穿越丛林,攀爬山坡时,我看到了有些被砍伐掉的树木——线路下影响安全的树木,还有那些已经枯萎了的缠绕在拉线上的藤蔓植物。我心里知道,我的员工是巡了线的,他们没有蒙我。尤其是在巡视某基杆塔时,碰上一位在收割油菜的大娘,她见了我的同事说:还没有几天,你们怎么又来了?这话让我再次证实了员工一路上给我说的情况都是真实的。

    今天我巡视的20基杆塔,最难的并不是30#,而是42#杆。它的地势比较高,远远地看去,给人还真有几分畏惧。我们沿着农户门前屋后的“巡线道”走,越往前走,坡越陡,就越感吃力,情形完全类似于当年我初登太阳山,两腿打颤,上气不接下气,要不是手中的木棍,人随时可能跪下不起。歇息了一会,攒足精神,抬头一看,这哪是路啊,这是绝壁,几乎是垂直的,幸好是晴天,要是下雨,要上去那是不可能的。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终于靠近了42#杆。

    整个巡视过程中,有不少地段虽然在灌木丛中钻出了一条“路”,但路上却处处充满危险:两边的荆棘、脚下尖利的竹签、小树桩,甚至还有虫子、蛇,一不小心,随时可能出现危险,发生意外。在丛林中艰难潜行,让我想起了越南战争期间有名的那条“胡志明小道”。我们不少巡线道也是那样,看不出是“道”,但确实又有“路”。

    虽然很累很累,但走进这一尘不染的山林,耳边不时传来鸟的和鸣,飘来爽朗的山风,甚至还夹带作物快要成熟的特有气息。尤其是躬身穿行在灌木丛里的“小径”时,很自然让人想起著名的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正因为这样,我边走边用手机给同事发出了“我在旅游,好好玩呢”的短信,也还让同事相信不疑。

    到预定地方集合上车,我计算了一下,我今天巡视的这20基杆塔,沿公路坐车仅需9分钟,而我们一基一基杆塔巡视花了整整4个小时。到吃中午饭的地方,已是快下午2点了。我顾不得斯文,让店老板盛了碗米饭,伴着三二块腐乳、腌制的萝卜、大蒜,三下五去二,吃了个精光。

    痛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工作的慨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