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天,市局登山协会会长来了,席间说起了他现在的运动方式,在原先登山的基础上,参加了一个叫什么“美利达”的车友会,每周都要参加几次骑车郊游或远行活动。会长对我说,你也可以参加,骑着车到乡间小路上,可以悟出许多感想来。
会长其实不是善言谈的人,但这么几句很认真实在的话,当场还真的打动了我。恨不能立马买辆“美利达”。要知道,原本想到这基层工作能减掉几斤肥肉,不曾想,生活的无规律,让本以显肥的身体更加浑圆了。
其实,买辆自行车,还真是至今未能实现的内心深处的一个愿望。想想自己的儿子不过14岁,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就有3辆了。还不包括小时候学步时半玩具车。有时我给儿子开玩笑说,能否送一辆给爸爸,爸爸真想有辆自行车。儿子竟感到十分的诧异。
记得儿时家里是有自行车的。父亲在村里工作,公家曾给配过永久牌自行车。那个时候,上海的永久、凤凰自行车可是奇货可居啊。后来家里也买过一辆环球牌自行车(是山西长治市生产的)。我也就是用这辆“环球”学会骑自行车的。
想起当年学骑自行车的事,现在都暗骂自己笨。我们家兄弟姊妹四人,数我最聪明,学习最好,但要说学骑车,我是最笨的一个,智商最低的一个。哥哥三两天就学会了,弟弟干脆是自学成材,惟独我是兄弟教、父亲教、队里的叔叔教,开始是上不去,松不得手,后来是下不来,停不住车。那时学车的地方是屋后的晒谷坪,放学后常推出家里的“环球”,在坪里练习,想下来时,总是呼喊人们来帮忙。
一周我才真正学会骑车。
会骑车了,心痒痒的,总想过把骑车上学的瘾。记得有一天,早上上学时我故意磨蹭,然后就推上父亲的车出门了。家里离学校有几里路。我的水平差,不敢插小路走近路,只能沿着一条简易公路往学校驶去。结果,骑车没有走路快,还是迟到了。一路上的上坡下坡,弄得自己很是狼狈。
记忆里这是我惟一一次骑车上学。
高中之后,读寄宿,回家一般是搭车或走路。有一天,我和同生产队的同学放学后去镇上等车,那时车少,即使车来了,也不一定挤得上。记得那次等车的时间有大半天。最后碰见一个女同学骑着单车到镇上之后准备返回。她和我读初中就同学两年,也曾是同桌。怎么办?和那同学一合计,同学要我搭她的车先回去。
我最大的毛病是不敢坐别人骑的车。只好自己骑,让那同学坐后面。从镇上到我们乡的集镇上有二十来里,一路上除极陡的坡要她下车外,其余的硬是没有让同学下车。可我当时不知道,她为了让我能回家,自己绕道好远(她回家应走另一条路)。
不过,这样的事,即使现在想起来,也不算浪漫,纯粹是为了快点回家而被搭便车。骑车最浪漫的一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那是在益阳读书了。晚饭后在公寓门口,遇见了一位老乡,然后推过一同学的单车,载着这位老乡在夜色朦胧的319国道上游走了十几里。
自行车一度是国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曾有多少浪漫的故事发生在滚滚的车轮之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行车逐渐转变了职能,成为人们健身的工具。虽然至今我没有一辆属于我的自行车,但在偶尔的回忆里,我依稀能找到一种关于单车的特别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