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高考

(2009-06-07 19:09:56)
标签:

杂谈

    今天和明天是“国考”的时间,因要保电,所以对高考多了几分关注。想起早几天去长沙开会,约见了几位高中的同学,饭桌上不知怎么也就谈到了当年高考的事,一想,那可是22年前的事了。

    那时的高考在7月份的7-9日,这几天被不少考生和考生的家长称为“黑色的日子”。因为那个年代,这三天将主宰一个莘莘学子12年苦读的命运—成则为龙,败则成虫。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而言,则是要么鲤鱼跃过龙门,收获破茧成蝶的美丽;要么是脸朝泥土背朝天,延续祖祖辈辈玩泥巴的日子。我常听说,有不少农村的孩子,读了高三考不上,还要读高四、高五、高六……。记得我考进学校后,我的一位老师就亲口说过,他毕业走上讲台的时候,台下的一位学生却是自己当年的高中同学。而我参加工作19年来的同事中,我所知道的至少有2个是历经了高六、高七的。

    想想当年,看看现在,高考,却已经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全国统一考试的模式打破了,全国统一招生的模式改变了,当然改变的还有教科书,还有毕业就业机制,考上大学≠端上铁饭碗等等。可问题是,当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大肆鼓吹素质教育的时候,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各中学抓得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过分,教育的指挥棒仍就得围绕那些阿拉伯数字转。记得有人说中国的改革有几个方面都是不成功的,比如教育体制改革。

    当然,我们那时是为了跳出农门而苦心攻读,来自家庭的压力并不大,压力主要是自我加压,我们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父母亲也只是说,只要你能读书,砸锅卖铁都会让你念。但读不进,读不好,不想读,今后就怪不得为父母的。所以当我跳出农门之后,全家人偶尔团聚一起的时候,父母亲还会说起当年说过的这些话。好在兄弟姊妹似乎并不介意。

    现在却不同了,尤其是我们这些农转非的“准城市人”,越来越知道城市与农村其实如今大不相同了。生在农村,考不上大学,怎么说还有一亩三分地可以过日子,勤快些,生活也比较滋润,儿子不愁找不到媳妇,女儿当然更不用愁嫁。特别是如今大学学费是天价,读大学非一般农家所能承受,况且读完大学并不见得能捧一个如意的饭碗,弄得一些父母亲甚至不让考上一般学校的子女去读书,而是改为打工,为什么?农民虽然文化不高,但算得实在,读几年大学,要花上十万,也是打工,少读几年书,去打工,还可以早赚钱,为什么要去花那冤枉钱呢?生在城里呢?读书读不好,上不了一个好大学,好专业,找不到一份好职业,儿女就会成为父母的包袱,也许还要成为啃老一族。我在做农电部管理时,有不少员工求我将他们的子女弄进来当个农电工——这可是早几年他们不屑一顾的职业。就业难,成为城市居民说不出的苦楚。

    我们当年的那班同学,经过八七年高考以及后面的高四、高五,大约半数以上都考了出去,不过也有不少同学早就成了自由人,单位垮了,破掉了。那天一起吃饭的二个女同学,一个是重庆大学,一个是中南大学,都是名牌重点,结果都成了国有企业的牺牲品。还有一个高中同桌,重点大学毕业不到十年就混上了2000多人市属企业的党委书记,结果没两年单位垮了,如今成了留守处的负责人,整天做员工的稳定解困工作。现在想来,我真得感谢当年的选择:一是选择了自己弱势的理科,二是高考没有考上好学校,三是分配走运到了电力系统,四是从电厂到了电力局。如果这四条有一条可以“如果”,命运都将是另外一种不可预知的结果。即便是进了电力系统,后来国家电力公司被改革派拆分成11个公司之后,今天看来,一些电厂都纷纷走上了改制甚至面临破产的地步,我等非专业者肯定是被首先裁掉的富余人员。好在电力局作为供电企业,自然垄断,得以战战兢兢地在社会的口水中顽强地生存着。

    都说女人长得好不如嫁得好,其实什么都是这个道理。高考也一样,现在录取率超过50%,最重要的不是学校,相比学校,专业更重要;相比专业,分配更重要。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中国小二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