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家里老师让我给网上下载篇什么剖析材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满足了她的要求,为防止“撞衫”或穿包,还对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修改。
中午回家,老师说,你给重新弄个别的或将标题改一下,好多人拿出来的材料标题都和我这个一样,下午还要在会上一个个的读呢。拜托你重新剪刀加糨糊弄一个。我一听,眼睛都直了。
没有办法。只好在电脑里重新搜索。按照老师的指示,多搞几篇类似材料,再进行优化整合,不就基本上具有著作权或版权了。我在搜索到的结果中,选择了搜索结果页码在10之后的一篇约莫2000来字的材料,我想这么远的文章只怕不会再相撞了。先是排好版,看看写了些什么,再去寻找一些类似的资料。结果令我大跌眼镜:找到的每一篇材料都似曾相识,仔细一看,甚至是大段大段的一样,抑或只改几个字,或换种说法。
原来即便是上了网的,大家全都是在“克隆”。
我索性放弃了选择。将那篇文章包装了一番,作了些修改,加了些他们学校的事儿,交差算了。
天下文章——
一大抄。
尤其以这类形式主义的剖析材料为甚。
呜呼!
补几句:我们单位搞竟聘演讲似乎也有过一些语句比较雷同的演讲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