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天边的纳木错(旧作)
(2007-07-22 19:27:41)
离开拉萨、离开纳木错有些日子了,然而,纳木错那蓝,那震撼心灵的幽蓝,却始终积淀在心深处,融化不了,挥之不去,叫人时时忆起。
那是到达拉萨的第三天,我们游历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之后,已稍微适应了些高原反应,按预定行程前去拜会藏民心中的圣湖——纳木错。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蒙古语意为“腾格里海”,是西藏妇孺皆知的著名神湖。她以其湖面浩阔——面积达1920平方公里,以其凌空的高海拔——湖水平面达471
8米,雄居世界之最。
传说中,海拨四千七百多米的纳木错与主峰高达七千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人。念青唐古拉山高大挺拨,如全幅武装的勇士,忠诚地守候在纳木错旁。
大巴沿着青藏公路北行。青藏公路是进藏四大公路之一。据说,当年修筑19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时曾牺牲了2000多名战士,青藏公路就是用他们的鲜血一寸一寸地铺就的。
公路基本上是沿着山谷和河流潜行。刚出拉萨城,公路两边的绿化倒是不错。不过越往北走,树木越来越少。已是孟秋时节,阳光灿烂,但气温委实很低,窗外冷风飕飕,两厢绵延不绝的雪山、草甸、牦牛、羊群和插着旌幡的低矮房屋、金黄的青稞和小麦、朴实的藏族同胞,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人与自然的高原图画。
透过车窗,迎面蓦然看见了几位朝拜者,前面是两位年轻的男子,他们沿着公路,向着心中的圣地一步一个长头伏地叩拜。他们也许来自遥远的地方,满面沧桑,一身风尘,眼睛里流露的确是不容置疑的坚毅。刹那间,我的心弦被强烈的触动了,泪无声地淌了出来。我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使得他们是如此的虔诚和执着?
大巴进入当雄县城后,向左拐进一条山谷,沿着简易公路继续前行,一条清澈的小溪伴着我们一路欢歌,远处的念青唐古拉雪峰在阳光照耀下,恬静安逸。从这里到纳木错还有60公里的车程。路越来越难走,空气越来越稀薄,可内心的向往却越来越浓烈。
到达海拔5190米的拉根那山口,我们下车,想在此留影纪念。高原的风吹得山体嗡嗡作响,悬挂在玛尼堆上的经幡在风中猎猎舞动。人站在山口,仿佛一扬手就可乘风飞去。抬头远眺,众人一阵惊呼:纳木错,天边的纳木错!它就在雪山的脚下,连接着草原与天空的空白。
我屏住呼吸,远远地望去,纳木错湖就如同一块无瑕的碧玉镶嵌在天地之间,又似一条蓝得动人心魄的缎带,不经意被人随手抛在这宽广的雪山脚下,更恰似蓝天坠入地面,幽蓝透明地溢漫大地。广袤的草甸,连绵的雪山,成群的牛羊,白色的毡房,在秋日的阳光下,一律静静地环绕着纳木错,环绕着那湖深邃幽蓝的湖水……
霎时,我的心灵掠过一阵强烈的震颤,我真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扑向她的身边,投入到那份幽蓝中去。
可近在眼前的纳木错,实际上还远在天边。大巴车在羌塘高原广袤的草甸上逶迤蛇行30多公里后,我们才真正地到了她的面前。放眼四望,湖面宽阔遥远,像一弯新月,一面拥抱草原,一面依偎雪山。湖水波光粼粼,闪烁着幽蓝耀眼的神光。近处的湖水一浪浪地卷向岸边,淘尽了泥沙,清澈见底。
一些藏民牵着马儿、牦牛,热情地招呼游人照相留影。尽管一路的高原反应,但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圣地,凝望着满湖的碧蓝,整个灵魂都被纯净的湖水洗涤得纤尘不染,透明得像水晶,没有丝毫的浮躁,竟然第一次发现自己变得如此的清纯。用手指轻轻地沾点湖水,感觉是那样的透凉,一股清爽之气直沁心脾。
静静地伫立在湖边,遥望雪山、蓝天、白云,遥望天际边的那抹幽蓝,我实在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描述纳木错的神秘、静寂、空旷和那美丽得不近人间烟火的仙气。她的神秘、她的幽蓝、她的美丽,没有人类半点造作的痕迹,甚至也不需要人类的想象来丰富,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全是神来之笔的杰作。她就像位超凡脱俗的女子,只是静静地在偏居于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用矜持而绝美的身姿以及可望而不可及、飘忽不定的神秘,吸引着数以万计的香客不惜长途跋涉来此转湖朝圣,也诱惑着尘世间的红男绿女来此荡涤尘埃。
置身于天地之间,我无邪的目光无言地和纳木错对视良久。我惊叹于纳木错丰姿绰约的容颜,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内心的震撼,觉得身心豁然圣洁起来,灵魂得到升华,自己的心和她在共鸣。此刻,我恨不能变成一条鱼儿,游进她的怀抱,或者变成一只鸟儿,盘旋在她的天空。
转过身,踏上回归的路。心里竟生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恋恋感觉,就仿佛是一种割舍不下的刻骨铭心的爱情,透过车窗,回头、再回头,直到那蓝变得飘渺、模糊,最终消失在视线之外。
哦,天边的纳木错!那蓝,那令人心悸的幽蓝。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