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走了!老天也为之哭泣。
正月初四,2月21日上午8时19分,一位从来没有低头认输的好汉,在病魔面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低下了不屈的头。尽管是120个不愿意,尽管至死也没有闭上那双昔日目光如炬、虎虎生威的眼睛。
局长年近半百时,抛妻别女,只身从生活工作了44年的山城永州,来到千里之外的洞庭湖滨常德。从此,他将这里当成了人生新的起点,当成了自己的又一故乡。在不到七年时间里,局长带领一班人,在滨湖大地尽情挥洒辛劳与汗水,培育出了鲜艳的成功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成功之果。
记得系统内有一名记曾这样评价局长:他是系统内惟一在两个地方竖起了两块碑的局长——一块有字的碑,一块无字的碑。有字的碑是指他倡导办起了两张地区电业局内部报纸,无字的碑是指他领导下建立了两幢气势恢弘的电力调度大楼和两个电力新村。这些碑不管有字还是无字,我想,人们是不会也不应该忘记的。
之于局长,我的认识是从系统内的一些报道开始的。感觉是儒雅——喜欢写文章,调查报告、论文、甚至还有文学的。到常德时,我正在办公室做秘书。才发觉局长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魁梧,非常精神,非常有型,难怪他说自己是属虎的,虎虎而有声气。
我在他手下做秘书不过二个来月,他便实行了机构改革试点,撤消政工部、用电部、三电办,新组建了党委工作部(新闻中心)、电力营销部。通过竞争,我转入了新组建的党委工作部(新闻中心),开始办起了常德电力报。
从此,常德电业局中层干部开始实行竞争上岗,这给不少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年轻员工以晋升的机会。
刚开始办电力报时,局长是总编,我是副总编。每期报纸他要求送1—2篇文章给他亲自过目审阅.文章他看得很仔细,连标点符号也会给你修改好,有时还叫到办公室当面讨论。报纸成了他的宝贝,报纸一出来,我便会送上几张给他。他看后发现问题,会马上打电话让我上去,当面指出来。上面有重要领导、客人来,他都会送上几张,他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新闻中心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记得常德电力报创刊一周年时,我请求开了个座谈会。他作了发言,后来还整理成文章发表在《湖南电力新闻信息》上。一时成为行政一把手重视新闻工作的美谈。
在党委工作部(新闻中心)的六年多时间里,我已记不得局长给予的关心、支持有多少。政工方面的事,你提出来,他给你支持,你不提出来,他也替你想到了。他曾经做过党委副书记,深谙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巨大的作用,对党务工作看得很重。
以后工作上的交往多了,发觉局长是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他的身上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义气,又有南方人的灵秀、聪慧。他整理的各类资料,不论是个人的还是公家的,永远都是那么整洁规则,即便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也会自叹不如。这种细致反映到他的生活上,就是永远清清爽爽,干净整洁;体现在工作上,就是极度认真,从不马虎。
局长出身农家,不到6岁时,他跟着母亲来到了父亲工作的零陵专署农场.他的母亲用箩筐一头挑着不满3岁的二弟,一头挑着日常用品.1970年3月,局长招工当了地区供电公司机电车间的一名钳工.经过奋斗,局长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地区供电企业主要负责人,并且一干就是24年。在省公司系统内是名副其实的老资格在职处级干部。
局长曾于1977年、1998年、2003年三次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并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常德市委“艰苦奋斗、勤廉为民”优秀领导干部,湖南省电力行协“优秀企业家”等众多殊荣。
局长始终视电力事业为自己的全部生命。即便是在他生命后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局长依然是强忍病魔的袭击,带病坚持工作。我清楚地记得,11月28日我正式从党委工作部转入农电工作部工作,12月4日上午,局长主持了每月一次的局安委会、局务会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通报会,下午主持了局长办公会,研究农电用工管理、农电工报酬等问题,之后才“慌称”回永州休息一段时间,住进了湘雅三医院。其实,那时局长已经病得很重。听同事们说,那时他从电力新村到办公楼上班不到二三百米的路,都要中途休息。即使是第一次从上海中山医院住院回来,也顾不上身体虚弱需要静养,便投入到了工作中,一周的时间里,他抱病参加了局安全生产、电费工作暨优质服务等会议,主持的最后一个会议是1月19日上午主持局多经监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多经发展的几个问题。他是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局长走了,他是暂时离开了自己的岗位!
局长走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永远长存!
局长走了,他太累,需要的是休息!
局长,一路走好!
前一篇:和honghong的商榷
后一篇:送别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