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披露了一个涉案金额高达17.58亿元的惊天大案。
200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来了一位名叫“郑泽”的港商,自称香港金鹰国际集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他带来了一个“神话”般的辉煌构想:在呼市商业繁华区盖“西北第一高楼”——金鹰国际CBD(中央商务区)。楼高
169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投资53亿元,两年建成。
2005年5月17日凌晨,刚建成四年的呼市公安局11层指挥大楼被炸掉了,目的是给“西北第一高楼”腾地方。
然而,尽管获得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优惠政策,“实力雄厚”的金鹰公司却无资注入,“西北第一高楼”很快成了烂摊子,甚至还非法集资,巨大骗局浮出水面。
调查发现,“郑泽”原名王细牛,1958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龙感湖农场,读了五年小学,13岁学木匠,1974年成为农场木工,当地人都叫他“王木匠”。
据调查,在2001年2月,王细牛的金鹰公司在宁夏自治区进行改造宁夏宾馆的工程时就是用几乎相同的手段,先拿到土地,再用采取招标、贷款、非法集资等手段骗取资金数亿元。2008年8月,宁夏高院二审宣判,王细牛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匠,编造出一个漏洞百出的骗局,
“忽悠”了内蒙古、宁夏两个自治区的政府官员,导演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7.58亿元的惊天大案。
笔者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除了两地的政府官员被“忽悠”了外,还有很多被我们熟知的媒体、机构可能也被忽悠了,无意中成了骗子的帮凶。
1、中国政协报
2005年09月23日,中国政协报记者刘艳在文章《金鹰集团总裁郑泽:一个为CBD航母承担责任的人》中是这样夸耀王木匠的:
短短的几句话,却勾画出郑泽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形象。
有钱并不一定就被尊重。真正值得尊重的人,是那些为社会承担责任的商人。
的确,郑泽来宁投资五年,特别是银川CBD的建设,给宁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宁夏的大小官员,见过郑泽的屈指可数,但在工地上,上到工头,下到农民工,没有不认识郑泽的。
2、2005年西部大开发五周年活动,郑泽本人被授予“西部大开发杰出贡献奖”,金鹰国际集团被授予“西部大开发优秀创业奖”。
同年,郑泽被授予“杰出爱国人士”
3、建设部“优秀企业领导”称号。
4、2004年,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为宁夏的烂尾楼金鹰国际CBD中心颁布:中国优质工程奖,中国西部国际CBD标志性商务中心特别金奖。
在房地产业界,还有多少王木匠?还有谁把王木匠们捧成了金凤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