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靠墙录:为心灵寻找能指

(2010-08-24 12:49:21)
标签:

能指

理论探索

杂谈

     靠墙干什么?思考呗。我这个人总是懒于写作,却勤于思考。

 

 

 

     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后,忽然反思了一下自己,我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是“不走寻常路”的,与学院派的学究式考证,以及江湖派的吹气冒泡式批评皆大异其趣。

    我是个“理论动物”。二十几岁时社会上刚时兴跳交谊舞,我是个没有乐感的人,连鼓点都分不清楚,当然学不会。那时天津有个青年作家协会,经常活动,而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开舞会,因作为主办人之一的鲍光满就是个舞迷。舞会前我还能谈笑风生,舞会一开始我就只能傻坐着了……如果有个女伴过来邀我跳舞,那我就更尴尬了,从舞曲一开始就盼着快点结束,心里知道自己肯定没踩上点儿,暗忖人家女伴一定在暗笑我呢……就这样地跳着,忍受着折磨……真恨不得乐师把舞曲改成广播体操那样的一二三四……

    到了80年代末,批“自由化”了,文学我也懒得弄了,干点什么寻开心呢?干脆学跳舞吧。这次我先从理论学起,什么华尔兹、布鲁斯的起源、演变、节奏特征、步法要求、形体语言……学着学着还真就学会了,最后竟然连“国标”都练会了,成了可以参加比赛的舞林高手……只可惜鲍光满早已离开了天津,舞会也没人组织了。那时我每天跳三场舞,体重只有138斤……

    人家都是先知道“其然”再知道“所以然”,而我却要先知道“所以然”才能弄懂“其然”。绝对是个“理论先行”的“理论动物”。

    搞文学也是一样,我最早是写小说的,发表了几篇以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为了寻找突破,开始学习当年最时髦的“现代派”理论。这一学,竟然迷上理论了,小说反倒懒得写了。90年代以后玩摄影,和学跳舞一样,最初也是为了休闲的,没当成什么正经事。玩了几个月后,先成了器材专家,在电视台讲了一个多月的相机,什么徕卡、康太时、佳能、尼康、美能达……成了个相机的大玩家。但我的片子拍得是很差的,人家对我作品的总体评价是:没感觉。

    后来误打误撞地搞起了摄影理论,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当我把摄影本体语言这个问题思考出了个条理后,我拍的片子竟忽然之间又“有感觉”了。又是“理论先行”的结果。以此类推,我以后肯定还会成为个不错的小说家,等以后不太忙时,我一定要再写写小说……

    靠墙想一想,我的那些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其实都是源于我内心的需求的,不过是一些我心路历程中留下的痕迹而已。我小时候因为是独生子,玩具比一般小朋友多得多,而我总是把玩具车、玩具飞机等一一拆开,想研究一下里面的“原理”……我的“理论探索”其实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的。我现在所做的,只不过是在满足童年时的好奇心,在圆童年时的那个梦想……

     靠墙再想一想,一个人再强大再天才再有学问,其实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所谓“客观世界”,他所能做到的,其实只是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好奇而已。他需要给心灵找到一个能指。

    人类的心灵是需要能指的,上古时代给心灵提供能指的是巫师,中世纪时在西方是神父,在中国是圣贤,至近现代则是思想家、艺术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了。最特殊的时期要算是文革了,那时给人们解决“思想问题”的是政工干部,别看这些人如今早已成为笑话了,但从原理上说,他们同古代巫师和现代的精神分析师一样,给人们提供的都是“剩余能指”。因为人类的深层痛苦和困惑,皆来自于所指的“无名”。

    于是我站在墙边彻底想明白了,所有能够“击中”人心的文学经典、影像经典、学术经典,靠什么“击中”的呢?靠的就是可以给人类的心灵提供一个能指。虽然这些能指其实也都是借来的虚构幻象,但却可以慰藉心灵。

    我以前曾经以为自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直到昨天才想明白,特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