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珺君
尹珺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17
  • 关注人气:4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2020-05-04 08:40:52)
标签:

教育

历史

时评

文化

分类: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论尹科成《四川尹氏族谱》之谬误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编者按: 

1.科学理性,树立历史唯物观、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考证姓氏历史源流和世代是十分重要的;除有一定的文史功底外,必须有渊博的地理历史,人口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水平。

  2.实事求是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调查、查阅家谱方志、寻找墓碑和墓志铭等历史文物的方法是必须的。     


 寻根溯源,姓氏文化其实不神秘,只是我们没有一把揭开谜底的钥匙。

在大多数情况下,历史会被永远尘封。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宋唐时期都是官修家谱为主,只有达官贵人,家世显赫家族可以修谱,普通百姓之家是无法参与家谱编修和寻根之中的,并且讲求一些“避讳”和“忌讳”等规矩,而到了明清时期,普通大户殷实之家、文人学士、儒仕名贤,步入仕途之人都可以参与修谱其中。

现今国富民强,科技发达,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普通百姓参与家族文化研究和推广意识增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非常感兴趣。

感恩先祖留下的家谱等物质和精神财富,弘扬优秀文化,敬祖尊宗,延续血脉的情怀是每个人的家国情怀。

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历史悠悠,世代绵绵,没有完整的家谱记录何处寻根溯源泥?

.在浩瀚的史海中同名者很多,即算是同时期同名之人也并非一定是同一个人。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标准:看家谱世代记录、年代、事迹是否相符;查地方志(名人、大事件人物才有记录);查墓碑、墓志铭;寻访口传者等。

 

.老谱的信息就是对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可以比较肯定是历代名贤修订的族谱都是比较准确的,但是修谱者水平参差不齐,不是每个修谱者都有科学的态度,像四川尹科成以下这种修谱考证记录,主观臆断,胡乱嫁接尹氏支系,南北派系都没有分清楚,就出版发行低劣出版物,各图书馆送书,寄往全国各地,这些无直接证据,胡乱猜想故事会,无可信度的书籍千百年后成为“老谱”将毒害子孙后代。

2020年孟春,四川尹科成工程师出版发行的一经堂《四川尹氏族谱》,粗制滥造,错误百出:(P1171)把零陵岿山,祁阳尹家冲鼎福公下斌公(北派):五子:永景、永昌、永昱、永昂、永旻……(该支系历代谱记完整,世代脉络清楚,目前已传至28:总第148世代),后裔人口10余万众……

与南派:濯公~京~雄飞~昭~孚~俨-直阁-实庵----世兴-美伦-光杰-德洪-如春-就汤(侍三)子三:天福、天禄、天寿;天寿;天禄子:志和-斌(传止)嫁接在一起。

孚公支系:茶陵县月江俨公十三世孙天禄公下志和子(123世)斌:字正福,袭父职,斌房祖。配孙氏,子三:礼,祯,祥。传14代止(绝代)。这才是真正的断代。

这样把南北不同支系斌公混为一人:“二斌合一”,移花接木,乱嫁接:胡说只要有“一”和“三”字辈就是南派“一经堂”的支系,这就是他考证的主要根据。全国不知多少个“尹科成”?这样只要有“科”字辈或者同名,全部都是同父母生的一家人?何等逻辑?天方夜谭大笑话也。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为一经堂《四川尹氏族谱》P1171错误考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是部分尹氏后裔之经典评论:怎一个“乱”字了得?(本来不外传的,可您们自今没有一个诚恳的态度,令大家失望和心寒,根据事态发展,会陆续公布)连自己的会长都说乱,可是时至今日,尹科成没有公开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诚恳道歉之态度,难道躲起来“掩耳盗铃”就可以捂住所有有良知尹氏宗亲之耳吗?还在计划如何卖您的低劣家谱,一些不明事理的个别宗亲、理事会成员被蒙住双眼,让谬论毒害千万代尹氏宗亲?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下是著名资深族史研究员:湖北尹文军的评论:

 小编评论:官方平台发这种“无稽之谈”之文,可想而知他们的尹氏族史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和态度如何?(至今没有删除此文)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小编评论:以上是他出错的借口和挡箭牌,还谈付出与功劳?还诋毁《通志》?当时老一辈为查资料,踏遍千山万水,风餐露宿……你有过吗?当时人力,物力,财力,交通,信息交流所限制,有点瑕疵也正常。可你闭门造车,主观臆断胡编家谱。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是《永州尹氏通谱》零陵、祁阳北派鼎福公支系世代记录

 以上南派天禄公下志和子:斌公家谱记录:传14代止


而最近尹科成工程师在“尹氏川渝宗亲会官方平台”上发表“四川宣汉三墩仲陞公支系考”一文中只根据《通志》上局部残缺的记录,就说鼎福公下支系缺4、5代(见图片证据)这完全胡说猜想:您看过零陵、祁阳的鼎福公支系家谱?去实地考察过吗? 就凭一个“居”字辈,又把鼎福公后裔外迁四川的支系胡考为“衡阳德二郎公”后裔,无稽之谈也。只要尹科成知道有一、两个“字辈”相同,时间大致差不多,无论如何他都能够把南猿北辙的它们“拉郎配”,只要他不知道的,就是不存在的?井底之蛙,闭门造车,胡编考证、如此修谱方法修出来的家谱不如无“书”?(链接:见鼎福公支系完整世系和字辈:27.零陵岿山与祁阳茅竹镇尹家冲尹氏世系对比图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是尹科成胡考之文图片


 以下是根据迁出和迁入地家谱记录录入通志的,尹科成没有实地考察两地,没有调查两地家谱和后裔宗亲,就随便考证在:“尹氏川渝宗亲会”官方平台发文胡说八道,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无知和“感冒天下之大不韪”?可先而知道他们的族史研究水平和态度如何?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是通志根据家谱记录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是永州尹氏通谱字辈世代摘录对比表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是通志地理志关于衡阳德二郎公支系的记录,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支系“拉郎配”,无论从地域、支系字辈、家谱记录完全不同的支系弄在一起,不知尹科成居心何在?

还有你尹科成:有什么理由要我们公布全部家谱?你现在名抢别人的支系?胆大妄为了?


.通过计算平均代距定世代绝对准确?


1.中华尹氏世代计算方法:

《尹氏研究通讯》第11期关于尹斌庸①先生《统一中华尹氏世代的计算方法》一文,经“全国第一次尹氏族史研讨会”通过,一致确认“尹殷(般)”公为尹氏“立姓”第一世祖。所有尹氏族人,不论其血缘关系如何,只要姓“尹”均属尹般后裔”,其后裔是尹殷始祖的第几世(或第几代)计算公式如下:

2480X)÷31.61Y

式中:“2480”年,为立姓祖殷(般)公的出生年代;

X”年,为若算某公的出生年代;

Y”年,为相距般公的后裔世代,计算结果称“代”;

31.6”年,为平均代距;

1”年,为记年系数。

以上以平均代距法推算世系,被很多修通谱、联谱甚至修支谱的家族当做估算世代的方法,比如按照25年一代人。仔细想想就知道很不准确。 

2.因为每个朝代甚至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规定的婚配年龄都不一样,比如唐代,建国之初与中期就有不同。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在11岁就出嫁了;汉昭帝8岁继位,娶了刚满6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此外,还有中年得子、老年得子、晚年娶妻、古时三妻四妾:元配多年未生育,继配生子等等各种现象;而按女性正常生育年龄12-50多岁都有可能生子。这些情况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3).通过对部分有确切出生年的支派进行代距分析,得出平均代距中心值为30年应属于比较合理范围,其次代距往35年和40年走的几率较大,往25年走的几率很小。这与计算时取样数据有关,可以通过增大取样数量进行进一步考证,如果还出现这种情况就值得细细思量。 

30年的平均代距似乎与我们认为的古代结婚生子早的结论不吻合,也许某个小支存在几代结婚生子早的情况,但是从整体繁衍来说,占有的几率很少,也就对30年的平均代距影响不大。

 

30年代距不是万能的利器,用它去否定一个具体非30年代距的世系是可笑的,它的作用在于对10代以上的断代世系判断推导起到参考作用。

 

.严谨、科学、理性对待世系推算

在没有任何文献等证据支撑的情况下,基本上无法测算世次。如果追求文化上的大同、家族的和谐、情感共鸣,而且族人一致认可,平均代距法可以作为一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尽量准确呢?

不能自己闭门造车,主观臆断就把一些待考或者已经有明确脉络的支系牵强附会在一起。这样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充分显露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如:2020年孟春,四川尹科成工程师出版发行的一经堂《四川尹氏族谱》中(P475)把祁阳铁门扇鼎祚公~君琳公下德兴公支系(历史以来北派支系);以及(P521)零陵宗胤公支系乱考为南派支系,把两个不同支系和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神算生搬硬套串联在一起,也没有实地考察联络当地宗亲,岿山是一个大的地域,与茨塘十分近:相距2-3公里,附近尹氏村落密布,岿山东西南北大约有5-7个自然村都有尹氏宗亲住居,说是来自岿山也正常,没有查看历届所修家谱,通过计算绝对平均代距,胡说有“一”和“三”字辈就都是南派的支系?天水尹氏南北合修通谱字辈都是“一士惟之……”如此看来所有支系都是南派的支系?你真正知道“一经堂”的历来吗?如此修谱,天下之大笑话也!尹氏之不幸也。还有在尹科成胡考的对比中一个支系里重复出现“德”和“得”字辈,这样是完全犯大“忌讳”的,违反了修谱的基本原则,怎么能够把两个不同支系和不同历史时期支系就扯在一起了?

就凭以前尹氏南北八、九修(其实九修没有真正完成,湘南、湘西南、赣等一些支系留存有旧版九修家谱)通谱合修,有部分支系由南派的“一经堂”刊发家谱(祁阳是四修谱),就能武断鼎祚公支系就是南派支系了?难道不知道以前几届尹氏南北通谱由南派主修刊发的吗?而“一士惟之…..”字辈也是最早在北派支系里使用,后来才统一运用到南北二派通谱中。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是一经堂《四川尹氏族谱》尹科成胡考内容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八修通谱关于鼎祚公下珺琳公记录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科学寻根溯源:正确对待世系推算!


   以上为祁阳鼎祚公五修通谱摘录

 

   一般情况计算平均代距,如果有确切的出生年月,在本直系支系10代以内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历史上有明确记载浙江一姓氏祖孙三代连续都是(男性)在70岁以上添丁传代的)。

  因为每个支系分支越多,也就是房数越多;时间跨都越大,平均代距的误差就越大。所以厘清每个朝代甚至一个朝代不同时期规定的婚配年龄,分别做除法,最后累加,统计出整个时间跨度上的世次。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

 

五.在姓氏文化方面,很多时候需要在理性和感性、科学和情感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姓氏文化就是由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构成的,其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难以考究。

 姓氏文化跟国史不一样,国史是抽取到国家层面上的大事件、大人物,体系相对健全,有迹可循。老百姓在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古代,活下去最重要,文化传承是奢侈的。

因为,一方面姓氏文化是一种最广泛的文化现象,姓氏研究成果需要与最广大的民众进行对话;另一方面,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因为互联网的推广使用,个别汉字没有被录入系统,一些姓氏人为消失被改为他姓),也关注自己的姓氏,但并非人人都明白“我从哪里来”,我的家族曾经有过哪些故事。只有将研究成果从家谱书籍普及到一般读者,才能帮助大众更好地追溯和传承,这门学科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所有胡编乱写家谱,不仅是一个“乱”了得?将会祸害子孙千万代,被世人所唾弃,成为千古罪人。

.修谱的几大误区:

古代的修谱师修谱,很多谱序可能都是伪作的,特别是名人写的谱序,同时对家族的源流世系也有可能伪造。依靠家谱是寻根问祖的重要方法,但是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鉴别真假,特总结出以下几个误区。  

1.自家的族谱是最准确的,以自己家谱去判定其他家谱的错误,这种想法不一定错,但也不一定对。

2.族谱谱序是外族或者外姓名人写的,所以族谱很正确,名人写序只会询问你家族源流,然后照写,不会去考证其正确性,所以“名人谱序≠谱系正确”。

一般本支系里专门研究自己支系的“名人”写的序,比较准确。 

3.族谱矛盾的世系,用自己的世系去否定别人的是不正确的,要认真对比考证;否定祖先编定的族谱不是不孝,但发现可以在续修族谱时注明,不然只会一代代错下去,可以不删除祖先的错误,但至少在可能的错误之处旁边注释疑问和观点。

这样是对祖先修谱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后代负责任。 

七.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历史无法复原,世系也无法复原,缺失并非坏事,缺失也是一种美,家谱世系应该是精准的,与其附会或杜撰虚假的世系,随便串联嫁接无关联的支系,不如保持真实的缺失。

这既是对先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良心的尊重,修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是恶搞胡编传千古,不是臭名远扬,请小心慎之。(根据家谱国际等)

  



注解:

①尹斌庸先生,四川荣县人,祖籍湖北嘉鱼观山,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生于193091日,九三学社成员,尹氏族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尹氏通志》编委会副主任、总编。是中华尹氏最早筹划编缉《中华尹氏通志》的学者,被族人誉为“中华尹氏族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中华尹氏通志》的“总设计师”和“奠基人”。

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 200331日不幸逝世,享年73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