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证指数的基业常青(2008-7-14)

(2008-07-14 14:41:00)
标签:

投资博弈

价值投资

基业常青

巴菲特

索罗斯

炼金术

上证指数

国资改革

财经

分类: 股票市场-2008年交易记录

当市场呈现牛市的时候,人人都会做价值投资;但是当市场出现了下跌甚至出现熊市特征时才是真正考验价值投资的信念。一直以来笔者坚持信奉价值投资是作为长期投资资本回报惟一的大概率事件;虽然基于从唐宋元明清、辛亥革命乃至建国以来的历史进程或多或少能给予笔者一个客观内省的态度来作为对价值投资的历史观的基础;但仍然摆脱不了西方近代史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对价值投资在战略指导意义上模糊的界定;虽然从人性本质以及索罗斯对人性认知缺陷哲学思想中找到了破解荣枯相生的方法;但是毕竟自我实践过程是在一个以“我”的世界观里形成;应该说这是国人包括笔者自己对价值投资认识仍存于浮浅的过程中……围绕着价值投资成功法则始终在“历史观、科学观以及世界观”中往返重复着;作为价值投资的历史观贯穿于投资过程的是告诫投资者一个这样的规律,暨历史的自然法则;而作为价值投资的科学观只是一个更似艺术性的方法论;上述两种观念只是作为价值投资的基础和铺垫,而惟有从世界观的角度来洞悉整个历史进程才能做到对价值投资的事半功倍以及对价值投资最高精神的领悟和掌握。

 

如果说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只是呈现给大众的一个通俗观念表白的话;那么威廉•恩道尔撰写的《石油战争》则是具有了史诗般严谨和严肃,虽然全文多处引用了历史事件的条文、规则,在行文的流畅性方面略逊于《货币战争》,但是却以一个更大的世界观为投资者打开了近一个世纪西方近代史特别是关于金融博弈史上博弈双方角力的智慧,并从而进一步确立了历史观在世界通史性上乃至金融博弈艺术上的通则。

 

索罗斯的荣枯相生哲学思想只是为价格投机找到了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并以此寻找出引起价格与事件的反射性作用的触发点,或许“荣枯相生”的哲学思想就是索罗斯之类的价值投资理念;但是放置于一个更大的历史与世界性上看,巴菲特的成熟投资理念才是一个投资市场普遍原理,而无论是从《货币战争》、还是《石油战争》中所描述的历史进程而言,这个普遍的原理才是投资市场基业常青的保证。

 

当上证指数从998点开始启动,突破了3211点、突破了4500点等等,乃至6100点,我们所理解的央企改革之路只是历史进程中的冰山一角;而当大小非巨额数量的出现所引起的市场恐慌以及对于下跌过程中投资者指责管理层的“不作为”,就像是在通读《石油战争》以后所能领悟到的:当出现区域性竞争和全局性战略大是大非的考量上,又岂是短视者们所能窥见和透彻领悟的。

 

以致于笔者更加相信在对抗通胀压力时的确出现了政策的左顾右盼的尴尬境遇;但是在政治纲领乃至上证指数的底线管理层将会毫不犹豫地贯彻执行捍卫“保家卫国”的原则。当然其前提是如果市场出现了自身的修复状态又何必施援“可不见的手”呢?

 

当指数从6100点开始下落,许多投资者开始质疑“财务性增长”是否又是一个作秀?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就像是大多数投资者始终看不懂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而坚持贯彻执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却又始终是枯燥乏味,没有新意的一样。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只是游戏,而游戏只是一种激情,它造成了享受也造成了痛苦。一个游戏者的最大享受是:赢。第二大享受是:输。而游戏者最大的兴致是在赢和输之间的差距。如果没有输,没有差距,也就没有享受。

 

索罗斯的荣枯相生哲学更像是一种低位买进,高位卖出的趋势交易;而放置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历史与世界性的进程通则里,则只是一个大环境大趋势中一个折返现象而已;荣枯相生只是一种谋生的技能而价值投资则是关乎到如何赚钱的法则。投资者连最基本的谋生技能方面的知识都看不懂又岂能领悟到真正赚钱的法则以及“财务性增长”的要义呢?

 

当全球陷入通胀压力以及次贷风波中,所有人都在夺路而逃:抛售、再抛售;惟有巴菲特在买进、再买进。

抛售是因为在用“现在”看“未来”;而巴菲特是用“未来”看“现在”;上证指数同样如此,大多数人是用“现在”看“未来”,却很少有人用“未来”正视“现在”。

 

2010年或许能成就6100点转折,但它只是一个光荣的起点;但2015年之后或许历史会成就一个更伟大的梦想,只是在那个时候“彼”投资者是否还是现在的“此”投资者呢?


==============================================================================================

许多投资者总是希望笔者能介绍点个股之类的,其实在笔者看来掌握方法比对个股的把握对投资者在实际的操作中意义更大;因为个股有潮起潮落的节奏,而方法除了能洞悉这种节奏脉络外,更是投资者受之无穷以及对提升投资理念具有指导意义。

 

一个通俗易懂的市场现象是:本轮行情的触发点就是央企国资改革,我们假定这轮行情至今仍然存在,假定牛市依然存在,则我们需要拿出一些论据来加以证明我们的论点。

 

1.2007年实现了央企国资改革超额贴现预期进程,2008年这些央企国资进入了实质性的工作阶段。
2.2008年为保持现阶段的指数运行架构,由央企国资改革进而演变成地方国资改革,进一步延续本轮国资改革的进程。假定当前指数市盈率是大致可以接受的程度,那么低成本运作只会对国资改革百利无害。
3.北京奥运板块只是起到对当前指数反弹的人气凝聚触发点,而指数受制于大蓝筹股的惯性下跌,维持在相对低位进行震荡。
4.在指数平稳和谐的中,市场需要亮点。
5.而这个亮点既要有能延续国资行情的脉络,同时对指数的提升不具影响力的,但又确实是实实在在有业绩支撑的。
6.在所有地方性的国资中,无论从资产质量、规模以及对市场人气提升方面,上海地方国资更胜一筹。
上述仅仅是一种提供投资者投资参考的思路。


作者:touziboyi@.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