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投资博弈上证指数最新评估价值投资成交量股票财经 |
分类: 股票市场-2008年交易记录 |
声明:本博客内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品种的研究还是对市场的判断等,为个人投资随笔;以记录投资过程中的所感所悟,为日后个人的总结与检讨。
记得那还是在1996年的时候,笔者热衷于用巴菲特现金流折现率贴现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安全边际评估,当时笔者确实是废寝忘食地搜遍了所有有关只要是涉及到巴菲特的任何作品都是目标对象,并根据现金流贴现数学模型运用到实践中。这么多年过去了,围绕在笔者心中的一个问题“普通投资者究竟如何在市场中赚钱?”我们发现,尽管许多方法已过时了,但还有一些是适用的。也就是说主要与证券类型相联系的准则没用了,而那些与人性和人的行为相联系的准则生存了下来。这意味着,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投资者最需要而又很少具有的品质是金融历史的意识”,常常是阻碍了投资者能取得引起投资“质变”收益的关键因素。
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投资和投机的‘新时代’,从而替代了感受明显的牛、熊市场的变换——这是几十年金融历史的特点。它可被描述为‘连续的和永久的牛市,经常被短期的可变振幅的下降所打断’。那些按照老的、既定的规则,按照过去的判断,在似乎高点的地方卖出他所持有的普通股的投资者,别指望有机会以可观的利润重新买回它们。自从2006年以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面临着尴尬的选择——要么完全离开证券市场,要么以高于他卖出的价格重新买回它们。而更多的投资者关注的只是有价证券的短期价格波动,而不在乎考虑一个更长的成长性和衰退性。
投资,涉及到将来,依靠将来的证明现在是否正确。但是,投资者若要利用现有资金得到尽可能多的现钱,除非他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进行判断,并能看到潜在的危险并进行防范,而不是误以为靠自己的预见力就能赚钱,投资才有意义。我们没有人对以后50年世界或者是中国A股证券市场应该做什么有任何模糊的想法。现在,我们似乎有更大的经济信心和更深的政治理解,但是没有更多将来的知识。留给我们唯一信条就是:正确的投资原则一般产生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它们将还是如此的假定去做。
由于对人类终极灭亡理论看法不一致导致了对世界的理解无非存在这2情绪:悲观情绪和乐观情绪。悲观情绪认为这是一种可怕的灾难;而乐观情绪认为这是一种荣耀。虽然“人定胜天”从理论角度上值得商榷,但是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我们不可能创造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我,并从而使得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活的更加有意义。”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悲观情绪无论是上证指数在2007年的3000点还是指数从6000点的高位开始下滑并重新跌到3000点,以至于又从3000点开始重新步入一轮新的运行结构中,这些悲观情绪始终左右着这些投资者的行动。以至于笔者通过对人性的了解得出这样一个假设性结论:这类投资者哪怕指数真的从6000点跌到了0点,他们还是不会认为价值与价格的本末倒置,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买入后能即可上涨,而所谓的被套和风险损失最好都远离他们,不属于他们。所以,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邪恶的悲观情绪,他们不是看不到世界从无到有,从远古青铜器时代到当今世界人类登天的进步,而只是出于自私角度考虑不愿意面对不利于他们的事件发生,对于这类投资者,笔者不想更多给予他们有意的建议。尽管人类的自私是与生俱来并同时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笔者还是更倾向于对那些具有乐观情绪“具有自私基因但却拥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投资者以更多的建设性建议。
如果将数量或度量与证券而不是与人相联系,作为每一投资规则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想法可能会逃脱同样的命运。例如,在1995年左右,投资者投资类似四川长虹、青岛海尔等白色家电所得到的收益回报远远大于当时的指数,为什么?又例如,在本轮从2006年的行情中投资于央企股票的收益回报远远大于当时的指数,为什么?这也就是我们本次提出的一个观点:“条件变化是策略变化的根据”。
那么,投资者就会问“条件变化的因素来自哪里?”——宏观基本面,这就是我们答案。而从一个更长的历史角度考虑,集中耐心持有具有代表性上市公司的股票,将使得投资者变得更加富有。
另外一个问题,当不利的情况出现时——就像真实的发展过程一样,也许仅是预期——人们反应可能过激,从而为那些理性的和具有勇气的投资者创造了真正的机会。在萧条的深处,一般人看不到希望,只认为情况会更糟,同样,当某个企业略呈现不景气之势时,投资者就认为它的将来完全没希望了,因此不管它的股票价格多低都不买。这两种推理都是相似的,同样也是荒谬的。同样,在许多情况下,股票价格过低是因为他们没能引起投资者的热情和兴趣,而非该公司地位的下降。用市场语言的说法,他们缺乏“性吸引”,因而它们通常只能廉价出售。这种下跌是由于失去对它们的收益预期的信心而造成的。在这里我们仅仅用上市公司的电力行业进行一个举例说明,由于出现了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电力行业出现了一轮比较大的价格下滑。如果我们用比较理性判断的话就是:不是原来的价格被高估了就是当前价格被低估又或者价格本该就应该是如此的结论。而对于理性投资者(真正的价值型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底价买入好时机的出现,但是困难的是既是买入了一个好价格但却要承受相当长时间的煎熬,但是总体而言,结果是令人高兴。所以,从这里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时机。但是一旦涉及到这个问题,事件却被往往引向到了投机。所以,关于投资和投机的成因,我们可以归结如下特征:用于项目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的选择是投资;用于证券交易时机的选择考虑就是投机。
基于当前条件变化因素以及放置于一个更长远的历史角度考量当时市场,有以下几个观点:
1.基于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外部条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改变的只是升值的速度以及适度的斜率运行轨迹。
2.基于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外部因素: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并没有改变其原来应有的轨迹。
3.内部条件方面:原有的沿用了多年的用“投资”替代“消费”的,至少目前被证明是有效的模式,无论是否有客观的自然灾害存在都将得以进一步加强,并为社会的就业、安定以及今后若干年的长足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4.创新类科技,或将在本次经济结构调整中得到充分的经济地位。
5.关于企业价值与市场估值方面:估值过程主要影响的是公司和它们的审计人员,同时它也揭示出估值这件事具有高度的主观色彩。在艺术和科学之间,估值离艺术更近一些,作为估值不能简单地把过去的记录作为未来的导向。
6.适度关注具有充分竞争的领域:钢铁行业、农业以及农业化肥类、纸张行业、消费类(电子通讯行业、制药行业、酒类)等。
7.投资笺言:市场似乎永远都钟情于遵守执行纪律的“弱智”行为,而厌恶自以为“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