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侯会
侯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09
  • 关注人气:11,1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

(2020-10-01 11:28:59)
标签:

水浒

银字儿

市井

历史

分类: 我的著作

    庚子中秋节前,收到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这是我在中华书局聚珍文化出的第四本书。第一本《食货金瓶梅:晚明市井生活》2016年3月出版的,当年9月又出了第二本《物欲红楼梦:清朝贵族生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活》。转过年6月出了第三本《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而这本新书的出版,与前一本隔了三年。

    从书名可以看出,这几个小册子都是谈小说名著的。以往人们谈小说,总脱不开一个套路:创作背景,作家生平,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不管多精彩的小说,经这么一讲,保证让人哈欠连天。——其实小说名著内涵丰富,通俗生动,每本都像一座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有许多可以欣赏的角度,有许多可供攀爬的路径,何必走你指引的这条无趣的路?

    尤其是晚明清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红楼梦》,全都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作者细笔详描,把衣食住行、银钱经济、人间烟火,写得那么鲜活,这才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也是感触最深的。这些看似浅层的描写,有时也可直逼主题。譬如《金瓶梅》中西门庆妻妾矛盾的背后,一个钱字是再也绕不过的。——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开垦工作,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阅读思考角度,即经济的、食货的视角?

 《食货金瓶梅》中的“食,指吃的、用的,涵盖了人的一切物质需求。班固在《汉书》中设《食货志》,总结一朝的经济活动,“食货”一词便由此而来。《物欲红楼梦》的“物欲”,是指人对物质享受的欲求,说到底,仍是对“食货”的追求。《金粟儒林篇》的“金粟”一词源于宋代的《劝学诗》,“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仍有食货经济的的意思。

《银字水浒传》的“银字”稍有不同——解释什么是“银字”,还要从此书的写作说起。《金粟儒林篇》出版后,聚珍文化的编辑老师约我再写一本“市井水浒传”,我心存顾虑,没敢马上应承。

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按说,在小说名著中,《水浒传》我最熟悉,也曾反复披读,并写过一些论文和一本专著(《水浒源流新证》);我的论文自选集便题为《水浒西游探源》,因为里面一多半文章都是讨论《水浒》的。——我的顾虑有二:一是前三本讨论的都是“世情小说”,衣食银钱、生活细节,本来就是那些作品最出彩的地方。《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以粗犷的笔触写江湖豪杰,离柴米油盐似乎远了点。二来,写作的人都知道,越是熟悉的内容,有时反而不知从何下笔。——不过我还是想试一试。

2017年的整个夏天,我都在读水浒,写水浒。写到天凉快时,遇到了瓶颈。刚好有人约我写另外的书稿,水浒的稿子便搁下了。接下来的2018年一直忙,自己都不知道忙些啥。直至2019年的6月,才再度坐下来,重新翻看写过的书稿。

两年当中,稿子放下了,心却没放下。仍在不断阅读、思考,并有了一些新的心得。譬如我们都知道梁山好汉顿顿不离酒,怀疑那只是作者的夸张。可是看看学者对宋代经济的研究,在国家税收中,酒税是大头。整个宋代的军费,全靠酒税支撑。有的年份,全国粮产量的三分之一都用来酿酒。官府不仅不禁酒,还鼓励、诱导百姓饮酒,甚至“唯恐人不饮酒”宋人吕祖谦(《历代制度详谈·酒禁》)——把这样的背景揭示出来,人们对水浒人物的“好酒贪杯”,无疑会有新的认识。

再如,以前人们总说《水浒传》的最终写定,是天才文人介入的结果。我的新看法是,《水浒》中最精彩的人物故事,恰恰是市井说书艺人师徒相传、千锤百炼的结果。

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把这个认识落实在书名上,便有了“银字”二字。银字本指一种乐器——银字笙,是因笙上用银字标出音高而得名,省称“银字”。宋代说话人讲“小说”连说带唱,唱时用银字笙伴奏,“小说”因此又名“银字儿”。(按:宋元的“说话”如同今天的说评书,而“小说”则是“说话四家”中的一家)

“银字”冠于书名,便是强调《水浒传》的市井说话出身,全书围绕着市井环境讨论水浒故事。人们的衣食住行、银钱经济,仍是讨论的重心。梁山好汉所有的重大活动,全都跟食货经济有关。与其说他们是反抗强权,毋宁说是底层百姓苟全性命于乱世,抱团取暖、挣扎求存。在“好汉餐桌牛肉多”“山寨群雄吃粮靠抢”等篇中,对此都做了分析。

我以往的一“研究成果”,也被写入书中。如在辑三“银钱纸钞证流年”中,我指出小说人物所用的货币,包括贬了值的纸钞;并由此导出《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大致写于明代宣德年间的结论。

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此外,梁山水泊啸聚的斗争模式,应是对南宋洞庭湖钟杨起义的借鉴;“水浒”故事的早期主题是“抗金”;公孙胜、林冲都是《水浒》晚起人物,这些内容事关小说成书之谜,也都有专辑介绍。书中还有“牧童拾得旧刀枪”一辑,讨论小说的战争描写,涉及腰刀、锁子甲、拐子马等内容,年轻读者可能更感兴趣。

中国人以“四”为全,什么四天王、四金刚、四公子、四美女……书出到四册,似可作一小结,讨论对象涵括《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名著,大致构成一个系列,可称“经典重读”或“另眼看名著”。我的写作初衷,是试着开辟新的阅读视角,并尝试以小品式的轻松,消解学术讨论的枯燥与沉重。至于成功与否,还要请读者诸君予以鉴定、指教。

四册小书的写作、出版,得到时任聚珍文化老总、现任华文出版社总编辑余佐赞先生的支持和鼓励,胡正娟女士、于欣女士为这四册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胡正娟女士,在疫情最紧张的关头,仍忘我工作,使这本《银字水浒传》能及早问世,令我由衷感激!

此外,王维澄先生为本书提供了王叔晖先生所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插图,并帮忙联系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何玉麟主任,获得刘继卣先生“武松打虎”的插图,为本书增色不少,谢谢他们的无私帮助!

    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

 

    四册书的装帧也有特点,封面素雅,白色的地子上漂浮着大小不一的淡彩圆圈,另有烫金图案与圆圈呼应。书名也是烫金的,采用纤细的等线体,显得低调,颇合我心。

    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   

   至于烫金图案,头一册比较抽象,细看是一双架在筷枕上的金筷子,显然与饮食有关。第二册是一把茶壶两只杯子,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栊中秋出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翠庵品茶的桥段。第三册是墨和砚池,这册恰是讨论读书人的笔耕生涯。第四册原打算用笙,又怕多数读者不解其意,于是换成扇子和拍板,让人容易联想到说书艺人。

   不过我开头没注意(大概设计者也是无心的),第一册和第二册的书脊上,露出的彩圈局部刚好拼成半个圆。第三册出来时,有个患轻度“强迫症”的朋友提抗议,说为什么不将圆盘拼完整?所以设计第四册时,我特意向编辑老师提出请求,总算让圆盘趋于完整,尽管不算太圆——这么参差着也挺好,有序的散漫,也是一种格调。

    (本博客文章均为首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