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2020-01-06 08:43:45)
标签:

戏曲

讲给孩子

戏曲史

京剧

杂谈

分类: 我的著作

2019年最后一天,收到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叶露女士寄来拙著样书《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觉得很开心!——我这才理解一位老中医说过的话:老人并非另册之人,人活七八十岁,喜怒哀乐跟年轻人没啥两样!

叶露老师与我素昧平生,先是电话沟通,继而亲临寒舍,千里之遥,四年中三次莅临。从鼓动劝说,到提出写作计划,再到细节敲定;至于网上的联系协商,更是随时随地。许多我认为根本办不到的事,叶老师最终都办到了。书能出版,叶老师应记首功!

王维澄先生是大画家王叔晖的侄儿,蒙他慨然提供王叔晖先生所绘《西厢记》插图,使本书的插图提高了一个档次。可惜时间仓促,只选了一幅;免不了将来还要请益叨扰。

我与著名电影编剧叮当女士有师生之谊,承她不弃,为本书做彩色插图多幅,为本书增色不少!

书稿原本将近二十万字,后考虑到成本定价,做了压缩。最后阶段,又决定分为上下两册。我担心每册太薄,见到书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朋友有云;书厚了孩子拿不动。

我出过十几本小书,其中也有插图本,不过全部用彩色印刷的,这还是第一本。自珍之情,朋友诸君或能体谅。

谨将前言迻录于左,以求教于列位。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写在前面

有一回,电视里转播戏曲知识大赛,两名顶尖高手杀出重围,做最后的较量。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四大名旦”是哪年评出的?什么叫“抢背”、什么叫“吊毛”?……若是一般人上台,肯定被问得满头大汗;可这二位却信心满满、对答如流。题出完了,两人积分相同,难分伯仲,裁判组于是加试一题:“最先用魏良辅改良的昆曲新腔谱写戏曲的是谁?剧名是什么?”我听了,几乎喊出来:梁辰渔的《浣纱记》嘛,这也太简单了!——可是奇怪的事发生了:两名年轻选手竟愣在那里,没一个去按抢答器!

这两人名选手一位是资深“票友”,一位还是戏剧工作者。我为他俩惋惜:这可是古代文学课的ABC,每年期末考试,至少要有个填空。可是走出课堂,连“专业人士”也懵然不晓,看来在戏曲史这块儿,真该“扫扫盲”了。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演出活动至今火爆。这样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让全世界都眼红不已,为啥我们自己反而不重视、不了解呢?我们真该好好讲一讲,尤其是讲给年轻人,讲给孩子们。

有这样一种看法,说炎黄子孙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优点多多;但也有个弱点:既不“能歌”,也不“善舞”——汉族同胞尤其如此。

这话我不能苟同。要知道,中国是举世公认的“诗的国度”,《诗经》几乎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了。而“诗”和“歌”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诗经》、楚辞、乐府、词、曲……开始全是配乐歌唱的。直至近代,人们读诗仍要吟唱;诗和音乐从没分过家,怎么能说炎黄子孙不爱音乐呢?

如果说吟诗还只是“文化人”的活动,那么中国的传统戏曲可是雅俗共赏的,那是诗、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啊——戏词就是押韵的诗,而演员的歌唱,依照相对固定又千变万化的一套套曲子,那是最美的音乐;演出时载歌载舞,充分体现了国人的综合审美素养和追求。这种追求,又是举国一致的,尤其是宋元以后,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市民田夫,没有不爱听戏的。戏台遍布村村镇镇,举国上下人人都是“戏迷”、“歌舞控”!

谁说只有今天的独唱、合唱、交响乐、摇滚乐才算音乐?传统戏曲里的音乐,那可是最典型的“中国风”!《诗经》不是有“十五国风”吗?中国近代有三百多个地方剧种,那就是“三百国风”啊!——戏曲音乐美吗?你去听听当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吧,她之所以能风靡全国、征服世界,正是缘自作曲家陈钢、何占豪对一段越剧曲调素材的借鉴。而在三百多种地方戏中,这样的曲调素材可谓浩如烟海!

眼下这本小书,就打算对中国戏曲做一点介绍。在戏曲史方面,从春秋时的“倡优滑稽”讲起,说到唐宋的“参军戏”、宋金元的南戏、杂剧、院本,明清的传奇、“乱弹”,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而相关的戏曲知识,如唱腔、伴奏、戏装、扮相、道具、表演程式等,也都做了浅显而全面的介绍。更多篇幅留给戏剧故事。从春秋的“优孟衣冠”讲起,一个个曲折生动又富于人情味儿的故事,肯定会让小读者们在开心之余,又有所感触,受到启发。

不过我劝小朋友们在读书之余,一定要到剧场感受一下现场气氛,无论是京剧、昆曲,还是豫剧、秦腔……开场的锣鼓震撼人心,台上锦绣绚烂的戏装及女演员闪闪发光的满头珠翠,让人目不暇接;你被演员那一招一式的优美动作及舞姿所吸引,任凭拌着琴声的优美唱腔直送耳中,或婉转悠扬,或声如洪钟……这一切共同构成一场令人沉醉的视听盛宴,那是隔着电视荧屏所感受不到的。

前不久,有个年轻朋友告诉我,她带小女儿去看京剧,散场后,小朋友忽然感叹说:“难道我老了吗?我怎么会喜欢上看戏!”朋友回答说:“这正说明你还年轻,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呢!戏曲可不是老人的‘专利’,老人对戏曲的爱好,也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你开始喜欢看戏,说明你的文化艺术修养正在走向成熟呢!”

朋友的话说得真好,我把这话转送给正在读这本书的小读者们。

                                  侯会  己亥芒种于北京


当当有售;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06405.html

 

京东预售,低价;https://item.jd.com/64937177721.html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拙作《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面世

当当有售;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06405.html

京东有售;https://item.jd.com/64937177721.html


(本博客文章均为首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插图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