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百元一杯香茶被她倒掉了

标签:
老同学香茶护工大姐自尊 |
分类: 社会 |
几个插队时的朋友知道他喜欢喝茶,但平日只喝几十元一斤的;于是大家凑了一千元,买了二两好茶叶,送到他的床头。老同学甚是感激,小心翼翼地收到床头柜里。
第二天清早一睁眼,却见护工大姐端着大茶缸说:“这是什么茶叶啊,怎么这么苦!”原来,她“不见外”,未经本主同意,自己先沏了一大杯,放了几乎一两茶叶!结果喝不惯,全都倒进了厕所。
譬如早晨醒来,病人请护工帮着沏一杯新茶,尝一口说:“嗯,真够味儿,你也沏一杯尝尝。”对方回答:“谢谢!那是您朋友特意买了送您的,您留着慢慢受用吧。”这样的回答既讲礼貌又合职业规范,自是上上之选。当然,护工也可以说:“谢谢!给我少来点儿,我也跟着尝尝鲜。”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应对。
不过她那理直气壮的底气又是从何而来?不由得想起杨绛老人的《干校六记》。作者当年下放到干校去种地,干校地里的菜蔬、黄豆,常被当地农民偷割。理论起来,对方还振振有词:“你们天天买菜吃,还自己种菜?”“你们吃商品粮的!”……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拿”似乎变成平衡心理、削富济贫的正当之举。

大姐的头脑里,大概还有那么一点“自尊”的模糊观念:虽说是雇佣关系,但我俩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实我对喝茶根本没兴趣,我这么做,就是为了宣示平等!——大姐你又错了。自尊存在于人的内在修养(包括道德的、职业的)与外界认可的共同作用下,你的做法,恰恰是南辕北辙。

网上看过一张照片:一位农民工,满身灰土进入地铁车厢,有空座位不坐,独自蹲在车门旁。评论中赞扬声一片。还有网友激动地反问:为什么农民工兄弟不能坐?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最有资格坐!
我想说,这位农民工兄弟是懂得自尊的。在公共场合,他的衣着显然不受欢迎;但他以肢体语言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他也因此赢得自尊!——护工大姐也有一部手机,类似的信息应当也能看到。网络是自我教育的平台,相信她会慢慢领悟的。
面对“茶水事件”,我那位老同学当时只是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他一生为人宽厚,总替别人着想,自不会为这样的小事翻脸。——直到去世前,他还在为同室的小病友担心:“他爹回村筹钱,筹够了吗?”
(本文原载2016年8月31日《今晚报》“今晚副刊”,刊载时有删节。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插图来自网上,仅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