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五百元一杯香茶被她倒掉了

(2016-09-02 10:20:02)
标签:

老同学

香茶

护工大姐

自尊

分类: 社会

     老同学患重病住院,独生女不在身边,老伴儿替他请了个护工大姐,是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昼夜看护,佣值不菲。不过据老同学说,几次夜里有事,总叫不醒她。

     老同学家境并不宽裕。他的父母兄弟都在农村,多年来,几乎工资的一半都用来接济家人。这两年,父母相继过世,兄弟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他退休后本该享享清福,却不料病倒了。

     四五百元一杯香茶被她倒掉了几个插队时的朋友知道他喜欢喝茶,但平日只喝几十元一斤的;于是大家凑了一千元,买了二两好茶叶,送到他的床头。老同学甚是感激,小心翼翼地收到床头柜里。

第二天清早一睁眼,却见护工大姐端着大茶缸说:“这是什么茶叶啊,怎么这么苦!”原来,她“不见外”,未经本主同意,自己先沏了一大杯,放了几乎一两茶叶!结果喝不惯,全都倒进了厕所。

     护工喝杯茶怎么啦?护工也是人啊!——如今这种论调很行时,一下子把问题推向社会学领域,让人无言以对。其实我想说,没人反对护工喝茶;但同是喝杯茶,里面的“层次”可多着咧。

譬如早晨醒来,病人请护工帮着沏一杯新茶,尝一口说:“嗯,真够味儿,你也沏一杯尝尝。”对方回答:“谢谢!那是您朋友特意买了送您的,您留着慢慢受用吧。”这样的回答既讲礼貌又合职业规范,自是上上之选。当然,护工也可以说:“谢谢!给我少来点儿,我也跟着尝尝鲜。”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应对。

      次一等则是主动暗示:“这茶闻着真香,可惜咱没福,这辈子恐怕喝不上了。”病人再愚钝,也能听出话外之音,能不递上茶叶罐吗?如果护工与病人关系融洽,也不妨直接表达:“老爷子别一人儿独喝,咱也尝尝。”听上去也还能接受。更进一步的是硬要:“我的茶叶喝完了,来点儿你的好茶叶。”虽说有些无礼,毕竟比未经允许偷拿好得多。——其实这位护工的做法,比偷拿还不如:还用偷拿吗?我这是明拿。我还不爱喝呢!

     我去医院探视时,见过这位护工,人胖胖的,有些外省口音,并不像是“坏人”;就是有点糊涂,加上不善沟通,才会发生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不过她那理直气壮的底气又是从何而来?不由得想起杨绛老人的《干校六记》。作者当年下放到干校去种地,干校地里的菜蔬、黄豆,常被当地农民偷割。理论起来,对方还振振有词:“你们天天买菜吃,还自己种菜?”“你们吃商品粮的!”……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拿”似乎变成平衡心理、削富济贫的正当之举。

四五百元一杯香茶被她倒掉了      也是,我自己去看病,因为有医保,几百元的医药费自己只掏几十元。可排在前面的黑脸汉子,为凑足八百元全额药费,上下兜掏遍了,急得满头是汗……想来这位护工大姐也不乏这样的焦虑时刻,由此引发认知上的错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姐的头脑里,大概还有那么一点“自尊”的模糊观念:虽说是雇佣关系,但我俩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实我对喝茶根本没兴趣,我这么做,就是为了宣示平等!——大姐你又错了。自尊存在于人的内在修养(包括道德的、职业的)与外界认可的共同作用下,你的做法,恰恰是南辕北辙。

四五百元一杯香茶被她倒掉了

网上看过一张照片:一位农民工,满身灰土进入地铁车厢,有空座位不坐,独自蹲在车门旁。评论中赞扬声一片。还有网友激动地反问:为什么农民工兄弟不能坐?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最有资格坐!

我想说,这位农民工兄弟是懂得自尊的。在公共场合,他的衣着显然不受欢迎;但他以肢体语言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他也因此赢得自尊!——护工大姐也有一部手机,类似的信息应当也能看到。网络是自我教育的平台,相信她会慢慢领悟的。

面对“茶水事件”,我那位老同学当时只是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他一生为人宽厚,总替别人着想,自不会为这样的小事翻脸。——直到去世前,他还在为同室的小病友担心:“他爹回村筹钱,筹够了吗?”

(本文原载2016年8月31日《今晚报》“今晚副刊”,刊载时有删节。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插图来自网上,仅致谢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