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不成队”是最美的车队

标签:
出行孟子高祖卤簿真宗 |
分类: 文化•历史 |
元人睢景臣有一套散套《高祖还乡》,名义是讲汉高祖刘邦还乡故事,描画的正是当时高官出行的排场。曲子用的是乡下土财主的视角,由于没见过世面,帝王的卤簿在他看来件件新奇:“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胡、阑二字拼为“环”字,白环中有兔,是月旗图案),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曲、连二字拼为“圈”字,红圈中有乌鸦,是日旗图案),一面旗鸡学舞(飞凤旗),一面旗狗生双翅(飞虎旗),一面旗蛇缠葫芦(蟠龙旗)。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句说的是仪仗中的金瓜、钺斧、朝天镫及鹅毛扇等礼仪器具)……”以下又是什么“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样穿著,一样妆梳”,说的是随行的侍卫及宫女。
可刘邦一下车,土财主“险气破胸脯”:这不是俺庄上那个好酒贪杯、明夺暗偷、欠债不还的“刘三”吗?咋为了赖账、还“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涅?
元散曲中常有这类作品,表面上讥笑“乡巴佬”没见识、闹笑话,实则是双刃剑;像这一首,就同时揭了在位者的“老底儿”——花里胡哨的包装,到底掩不住流氓无赖的根底!这也给轿中人提个醒:你自己前呼后拥“美不够”,百姓眼里的你又是啥人物,要心中有数才好。
就“卤簿”本义而言,“卤”指盾牌,有拱卫之义,“簿”指记录在册的礼仪次第,且只有帝王和高官可以使用。大概一开始确实是用盾牌护卫,到太平盛世,安保的意思也便渐渐淡化了。宋代有位大臣王素与仁宗对话,要他预先发布出城求雨的消息,以安民心。仁宗说:你难道不懂规矩吗?皇帝出行,是从不预告的。王素说:那是刚建国时的老皇历,那时天下未定,怕出意外;如今太平日久,预告又何妨?结果仁宗求雨成功,一高兴,乘着敞棚车冒雨而回,并未发生不测。
仁宗的父亲真宗也遇过一次出行难题。一次他去汾阴行祭礼,到了泰山脚下,围观百姓多达数万,“警跸不能进”(皇帝出行要警戒清道,称“警跸”)。随侍人员询问百姓,都说村民最怕“尉曹”(地方上负责治安的小官);于是急召尉曹来。不一会儿,只见一个身穿绿衣的年轻人“跃马疾驰而前”,围观百姓如见猛兽,大呼:“官人来矣!”奔逃不迭、顷刻散尽!——真宗有点哭笑不得,解嘲说:我不也是官人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
许多时候,领导并非有意疏离群众,群众也欢迎领导多下来走走看看。遇上王素那样的干部,自然会促成这种上下交流与融合。但领导为了道路顺畅或提高效率,渐渐开始依赖绿衣“尉曹”,甩在后面的除了群氓的身影,恐怕还有民心吧?
听说中央发布新规:坚持联系群众的原则,领导人出行要轻车简从,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这不是口头说说。有个网友在深圳科技园区恰遇中央领导车队,发微博说:“我正要出园区,一手持对讲机的小区保安礼貌地请我稍等。不一会儿,数名机动大队的交警骑摩托驶过,随后三辆考斯达及四五辆警车由科技中一路自北向南鱼贯前往腾讯,车不成队,中间杂了数辆社会车辆,无开道车,警用摩托有闪灯无警笛,考斯达未拉窗帘,透明玻璃,车速约60公里/小时。……周边及深南大道两侧未见任何安保人员。深南大道交通如常……”
“车不成队,中间杂了数辆社会车辆”——这才是最美、最齐整的车队!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本文首发于《今晚报》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