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新书——《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

标签:
新书讲给孩子中国文学经典中华文学五千年改订文化 |
分类: 我的著作 |
当年的书稿囿于篇幅,出版时删掉不少有趣味的掌故轶闻,此次悉数恢复。再者经过20年读者检验,在作品选取上也做了调整,去掉个别生僻之作,添加了一些大家熟知的作品——胃口挺大,想把脍炙人口的古诗文经典“一网打尽”,自然还是没能做到。
另一大的改变是增拟了小标题——原作每节长达六七千字,一气读下来,难免有些吃力。此次则将每节分为七八个小段,每段千字左右,拟以小标题,诸如“经书是怎么一回事”、“孟子的理想:老人也能吃上肉”、“‘打工皇帝’李斯”、“智慧达人诸葛亮”、“打虎英雄,半生糊涂”、“纪晓岚没有‘大烟袋’”等等,希望读起来更轻松。
再有就是在书后增加词典功能,将书中出现的三百四十位文学家资料集中起来,各自的生卒年、字号、代表作、文集,都有扼要介绍,一查即得,十分方便。
书分上下两册,选用宽大开本,装帧精美,还增加了精美的插图。比起当年的小开本、铅字手排,已有天壤之别。
此书在台湾卖得甚好,一些中学还规定为高中参考必读。在大陆,则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还入选“希望书库”,并列为教育部“中华文史知识课程内容与教学指导书目”。
呵呵,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不过体谅俺也是食五谷长大,不能免俗,诸位自可一笑置之!
下面是该书序言。并附几帧书影。其中一幅是启功先生当年为拙作题写的书名,墨宝留香,感激何似!又,书中蒲松龄一节因找不到合适肖像,俺斗胆提笔描了一幅,大概要算书中水平最差的插图了。有污尊目,惭愧!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序言
当您打开这本书时,您等于同时打开了五本书!
第一本是简明而完整的中国文学史——且慢,您会说,“文学史”是中文系大学生的读本,我的孩子可不需要这个!可是您知道,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学了不少古诗文,都是零散的,甚至是次序颠倒的:这学期背诵李白“床前明月光”,下学期又学《诗经》“硕鼠”;可《诗经》要比李白早一千多年!
眼下这本书是按时间顺序编写的,由远古神话开头,依次介绍《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于是孩子头脑中散乱的“珠子”,一下子穿成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做家长的,也不妨跟着补补课啊。
第二本是有问必答的“家教”辅导书——哪位家长不想请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教师,给孩子做“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本书为您提供了可能:在暑假里,学识渊博的老爷爷利用每晚纳凉的工夫,在大槐树下给孩子讲文学故事。前后五十天,每天讲一段;态度是那样和蔼,语言是那样亲切,用的全是通俗易懂的口语!这位老师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随请随到、百问不烦,只讲给您孩子一个人听!
第三本是群星灿烂的文学家辞典——您和孩子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读书看报或做“语文篇子”,遇到似曾相识的诗人名字,却不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本书涉及古代文学家340多位,历史上稍有名气的作家,一个都不少。碰到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那样的大文学家,还详细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活动。孩子要想了解哪位作家的生卒年月、字号籍贯、作品文集,书后附有专门的《文学家辞典》,一查即得,十分方便。您现在就可以想一个文学家的名字试试。
第四本是披沙拣金的古诗文精选本——您家可能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其他的诗文选本还有吗?本书在介绍文学家时,尽可能多地介绍他们的代表作:短小诗文全文引录,并附有简明的注释、精辟的分析;长一点的作品会选取精华部分;至于长篇小说戏曲,则在介绍故事时兼带分析主旨、鉴赏艺术……全书涉及的作品近千篇,古代文学的名篇名作,几乎全都包罗在内!
第五本是生动有味的文学掌故集——没人爱看刻板枯燥的教科书、参考书(估计那样的书您孩子已有一大堆)。本书在讲述作家作品时,穿插了大量“掌故”——也就是有趣味的小故事。屈原之死跟端午节有什么关联?“捉刀”这个词儿跟曹操有啥关系?是谁激励李白奋发读书?“推敲”这个词儿是怎么来的?柳永为什么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苏东坡肚子里到底装着啥?孙悟空是中国猴儿还是印度猴儿?……孩子们增长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对文学的兴趣!
本书20年前曾以《中华文学五千年》的书名出版,深受读者欢迎,荣获1995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96年入选“希望书库”,还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台湾有书评家评价说:“作者侯会在编纂此书时运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读者兴趣,有不少高中老师表示: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在接触这本书后,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小莫的青春笔记本:文学之旅——中华文学五千年》)
近期,本书由团结出版社重新改版推出,作者参考了20年来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该书做了深度修订:各节内容普遍做了调整,删减了冗赘内容,增益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新例。为了阅读的方便,还增拟了活泼醒目的小标题。书后并新增辞典功能。对全书文字也做了精心润色,还选取精彩插图分插于各节,文图并茂,大大提高了书籍的趣味性、可读性。目的自然只有一个: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
感谢团结出版社的编辑王海燕博士,是她执著于先进的教育文化理念,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本书的重生成为现实,在此向她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