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以来,京东的JD 、苏宁的S ,到淘宝天猫 ,零售商定制商品计划,已经从手机等数码通讯产品,开始向家电产品延伸。意在家电产业价值链条上,重新主导产业利益的重新分配。
日前,天猫电器城更是以“一口气包下国内10家小家电企业的12条生产线”,引发了舆论的关注。这似乎让电商渠道在家电产业中的话语权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当年,苏宁、国美与家电巨头的定制电视、定制冰箱、定制空调,只是通过“大规模大批量采购带来的低成本”,从而提升家电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借定制”多谋利。这次,线上零售商们开始整合“用户购买和消费行为的大数据”,重新定制家电产品,故事很动听,似乎是很符合时代感和智能化浪潮的一件事儿。
只不过,当前家电线上零售渠道商们,其销售的品类还过于单一,多是低价格的家电产品。同时,也没有实现对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精准掌握。说实在的,对于当前的消费者来说,电商平台购买的最大动力和诱因,正是低价格简单功能的家电产品。
造这类产品的消费购买行业,还能定制怎么样的互联网家电呢?低价格、简单功能,显然不是当前家电产业的主流产品。
显然,从当年的线下零售商包销定制,到今天的线上零售商消费者定制,本质上都是作为家电产业链最下游环节的零售商们,欲通过自身的渠道话语权和消费者聚合力,完成对上游家电制造商的重新定义。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形容当前零售商与家电制造商的定制合作,再合适不过了。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家电产业步入智能化时代,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零售商,都看不起制造企业。却又要通过各种名录和花样,利用和包装制造企业身上的价值,来提升自身的盈利空间和盈利方式。因此,到底谁会真正为了用户呢?
因此,反而是那些真正为了用户,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那些企业们,反倒是可以获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所以,越是智能时代,越不能忽悠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