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沈闻涧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互联网时代转型的最大难点在哪里?
不是跨界整合技术创新能力的建立,也不是智能化战略的规划和制定,更不是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而是基于互联网用户思维下的内部组织架构及管理手段的变革。
家电管理手段和组织架构老化
传统家电企业的运营模式,是“以我为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组织架构上以我为主,推向市场,形成了一套由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自上而下”的运营体系,共同围绕市场销售的产品承担不同的职能、扮演不同的角色。
但这些部门之间,均有不同的KPI考核指标,均处于“平行制衡”状态之下,相互之间没有彻底打通。市场营销业绩的好坏,不直接传导到技术研发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同样,来自末端的用户需求,一般来说只是有售后服务部门收集反馈后,并没有办法在企业内部形成共振。
更重要的是,当前一些综合性家电集团,已经形成了集团控股、产业公司、事业部,子公司的多级管理架构,组织管理体系过长、市场反应能力衰退,任何一项变革推动起来都是阻力重重。
互联网运营思路来自传统企业
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则大为不同。其是一套由市场和用户需求为主,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的研发、营销、推广、生产等部门,最终形成了消费需求导向下的市场倒逼生产计划、技术研发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之间不是单纯的横向并列关系,而是纵向串行打通,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
最终,他们还是借鉴传统家电企业的“生产流水线”模式组建,将传统的各个部门变成后勤服务机构,让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流水线上找到自己的岗位,同样KPI考核也是以“流水线项目制”为基础,实现了利益的“一荣俱荣”效应。
轻资产与重包袱的管理创新
单从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差异就在于,前者以工厂为主导,自上而下顺流,后者是以用户为主导,由下自上倒逼,而在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上,前者强调的是部门考核制,以部门为单位,后者强调的是产品项目考核制,以项目流水线为单位。
最终这也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家电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会在市场上出现“雷声大、雨点小”——来自终端的消费者,没有深切感受到家电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变化。原因很简单,一个是重资产的负载,而一个是轻资产的飞跃,自然无法直接对比。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推动家电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由战略转型、产品转型到组织架构和管理手段的转型,摆在所有企业面前。而于今年3月上旬便抛出“智慧家居”战略和四大智慧管家服务的美的集团,则率先在“管理和组织架构”的互联网转型中迈出“探索性的一步”,完成战略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和运营互联网化的层层对接。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袁利群在与家电圈沟通时就指出,“当前对于美的集团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在现有的集团事业部的二级组织架构下,如何建立以完全以市场用户和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灵活组织架构,从而保障企业的创新活力,从而推动真正引发消费者尖叫的产品。”
以电商平台牵引运营变革
在美的智慧家居战略发布当天,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蔡其武则向家电圈透露,美的已经开始推动和实施网格化的项目制管理创新,具体来看就是以四大智慧管家项目为依托,打破集团和各个事业部的产业界限,围绕不同的项目跨越各个事业部组建项目团队,推动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
今年初,美的集团在各个事业部架构建,在集团层面组建了电商公司,统筹集团各个事业部各个品类产品的电商渠道和资源的整合,完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家电网上销售项目制建立。
电商公司的团队正是来自于各个事业部和外部专业人员,并以此前电商拓展表现最佳的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为平台。而美的电商公司成立的当年,其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100亿元。
从中不难看出,在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作为中国家电产业创新能力最强的美的集团,也在通过“小步快跑、项目驱动”的方式,推动符合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的灵活型组织架构的建立。
以美的转型为标志,这也将在今后几年的中国家电产业催生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管理、组织和运营架构”的互联网转型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