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电产品质量又到爆发期?

(2014-04-02 08:48:57)
标签:

杂谈

齐民

今天,有两条新闻引发关注,都是中国家电产业最基本的准入门槛——产品质量。

一条新闻是伊莱克斯、ACA(北美电器)、荣事达等33款小家电产品,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登上北京工商局的“黑榜”。

另一条新闻则是日本空调品牌三菱电机4款家用挂壁式空调,因产品质量缺陷,登上了广东省工商局的缺陷产品名单(2014年第一批)公告。

两条新闻一出现,让很多人不由联想到,难道在十多年前都已经不被家电企业关注的“产品质量问题”,到了2014年突然迎来了“质量问题”爆发期?实际上,去年包括LG、松下等多个洋品牌的家电产品,也在上海等地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

不过,隐藏在这两条新闻背后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折射出来的政策调控方案也值得引发所有家电企业的关注。

首先,涉事产品质量问题的,大多都是外资品牌和外资企业。这会让人联想到,出事的洋品牌小家电是不是OME代工完成的?近年来,不少产品质量问题的元凶,多是因为OEM贴牌,授权企业缺乏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和控制。无疑,对于OEM产品质量的监控,应该成为今后所有家电企业,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进军家电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在一天之内出现多个品牌、多个品类的产品质量问题,这到底是“产品质量”问题开始爆发,还是政府职能部门开始加大对家电这一类民生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来说,由于产品不是100%检验合格后就出厂销售了,这就会导致一些小批量的产品在实际的使用或者职能部门的抽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概率”的产品质量问题。

这不是某些企业的产品制造能力和品质控制能力的问题,而是工业化产品在大规模产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所有家电企业来说,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100%合格率。特别是一些产品在运输、安装过程中还会造成二次损害等问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当一些企业在一些地方的产品质量抽查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这会不会是当地质量和工商的职能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太高。或者是这其中是不是藏有其它的“目的”和“想法”。甚至不排除一些职能部门故意为难相关企业。

当然,不可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我们还应该客观地看到,一些家电企业,特别是洋品牌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符合工业社会的现代化大规模制造的小概率事件现象和事实。

我们需要关注和警惕的是,当前中国家电产业整体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之中,正面临着向“互联网、智能化”拥抱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关注并警惕“产品质量”这个基础性问题,不要倒在“智能化转型的路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