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信漫游费手机听证会取消it |
日前,在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的积极推动下,关于“手机漫游通话费”一事已被列入重要议程并推出了两套调整方案,分别为:其一是在现行资费标准下每分钟降低0.2元,长途费另算,降幅为13.33%—33.33%;其二是跟长途费打包收钱,主叫每分钟0.7元,被叫每分钟0.3元,降幅为46.15%至80%。
尽管要求取消漫游费的呼声已持续多年,尽管此次听证会讨论主旨也仅限于降低漫游费而未涉及到取消,尽管许多人士对于此次价格调整方案表示看不懂,但仍旧表明了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运营商的积极态度。
笔者以为,手机漫游费的出现本身就缺乏合理性,无论此次降幅有多大,都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相关矛盾。手机漫游费一天不取消,消费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整个市场的发展还将继续面临尴尬与无奈。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们应该尽快建立起一条“以刺激和拓展长途通话费业务替代异地漫游费”的新兴盈利模式。
整个市场上,一方面是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行情,股吧)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们,尽可能维持漫游费的稳定与持续,并坚持长期按照最高限额收取漫游费,让人百思不解。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居高不下”、“丝毫不动”的漫游费意见颇大。甚至出现了许多消费者叫苦不迭的现状。
究其原因,是漫游费给消费者带来高额成本负担、给移动运营商带来高额利润收益的利益之争。
从经济学角度看,作为商家,其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合理利润为宗旨。作为顾客,其理应为其获得的“优质优价”服务而付出报酬。两者尽管在出发点上是对立的,但追求的宗旨却是一致的,眼下市场上出现问题的症结则在于,商家和消费者在追求宗旨的手段和方法上出现了问题。
首先,长期不变的漫游费,表面上为移动运营商们创造并带来了可持续的高额利润回报。实际上却约束了消费者在异地通话的欲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居民在国内各个城市之间的走动和互访变得频繁起来,旅游、探亲等机会的增加必然带异地手机通话的频率和时间增加。长途通话费的成倍增加,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移动运营商们在漫游费上的损失。
其次,漫游费的居高不下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逆反心理,并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事物和替代品的出现,从而影响到移动运营商们的既得利益。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双网双待手机,就是为了解决商务人士两地出差通话费居高不下的问题而出现的,降低了许多固定在两地出差的商务人士的漫游通话费。追溯到前几年,市场上热销的小灵通,其生存空间就在于长期以来手机接听收费,并居高不下。而自去年起手机接听免费政策的出台,小灵通也开始陆续退出市场的舞台。此外,还有一些商务人士干脆以固定电话通话的方式为替代手机通话,这不仅避免了手机漫游费,就连通话费也省了。
这些新事物、替代品的出现,其根本上折射出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规律:社会的发展总是以新陈代谢的方式向前,一些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自然会对现有的事物产生替代,这是不可避免的。手机接听免费政策造成了小灵通市场发展陷入困境,同样手机漫游费的取消也必将对中国电信等固话运营商产生不小的冲击。这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一种积极的进步。
再者,对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而言,应建立全国市场一盘棋的全局观,打破区域限制并取消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观。一些电信专家早在多年前就明确指出:从运营成本角度来看,手机漫游通讯并不会增加运营商现有的运营成本和负担,相反还会带动运营商在通话费上的边际成本收益。然而为了计算和分隔各地分公司在漫游费上的收益,移动运营商们反而增加人员及核算成本。
面对全国市场这一盘棋,运营商们不能为了保护和推动各分公司的既得利益收益而人为地设置一些门槛和限制,这大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和限制一些地方分公司拓展新兴市场和项目的积极性。透过上市年报不难发现,漫游费已经成为移动运营商们重要的利润来源和支柱项目。
尽管在短期内,想让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们放弃手中这块肥肉的难度异常巨大,但对于这些运营商们而言,要想长期立于市场发展的浪潮中,就必须要主动地放弃一些因为政策性支持而获得的丰厚既得利益,打破自我满足的状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来拓展新兴项目和盈利增长点。
综合来看,取消手机漫游费是利大于弊,长期收益大于短期损失。眼下,中国移动们已从最初的躺在政策襁褓中获得稳定的既得利益,逐步学会自己走路、自主发展、自谋出路,做强做大。接下来,要从会走到会跑,从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到积极拓展和挖掘海外市场,谋划更大版图的增长空间和市场机会,尚需时日。但取消手机漫游费,却是中国移动们打破自我、走向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