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不可复制的奢侈品

标签:
中国爱情女子无才便是德幼儿园蟹粉小笼奢侈品情感 |
分类: 情理哲文 |

H家还有个三十八岁的未婚大哥,在同一时期买了iPhone 4S和一台Air笔记本送给刚开始交往的新女友,下场却和幼儿园里的三角恋一样,新女友在两周后突然用4S发来一条短信,说她和前男友旧情未了,"你是个好人,祝你幸福!"大哥没有嘤嘤哭泣,也没有懊恼白买了新玩具送给人家。毕竟,这些钱还是花得起的,总好过买了婚房新车、没签婚前财产协议就匆匆离婚对分家产。现代人,在投资方面的思路毕竟还算清爽,说到底是小玩具,和幼儿园里共享的娃娃一样是不足为道的小投资。
恋爱需要共享,必定涉及投资,哪怕你一分钱不出,也至少要与之分享现有的资本和时间。时间当然也是成本,在爱情这件事上谓之最重要的成本也不为过。相濡以沫就是用分分秒秒堆积出来的情意,哪怕科学家说爱上一个人只需七秒钟,你仍然需要七小时的共眠、两小时的晚餐、一小时的散步、一分钟的短信,用以巩固情感。
除了时间,别的付出似乎都和钱有关。
无论贫富,无论幼儿园还是写字楼。有人兢兢业业计算,当代中国一线城市的婚恋支出是十万还是四十万,占收入比例三成还是五成。我总觉得,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算术,人比人,气死赚钱的人,也气死花钱的人。若忽略金额数字,你就会发现,付出和得到并不成正比,有钱人买了游艇邀请她出海,她没有爱上他;老同学请她吃一次母校门口的蟹粉小笼,她却动心了,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交往是要用钱的,表白却是没法用钱的,缘分更是用钱买不来的。用钱到极致,不是厚礼蛊惑就是设局笼络,情若掉进钱的陷阱里,情就成了债。因为谁都没有把握,到底要付出多少才算真爱,才能换来性价比最高的人生伴侣,所以投入得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难以自拔,更舍不得让别人盘剥,很多人的爱情就是这样变得自私的,很多人的分手也是因此而难看的。所以,只有失败的感情才是赔钱货,谈到天荒地老的爱,砸进去多少钱都是浪漫的。所以,谈到钱,情场才会如赌场;谈到钱,恋爱才讲求投资回报率;谈到钱,修身养性的纯粹爱情并不存在。
对五岁的H家小公主来说,把iPad给小王子玩就算all in了!可对三十八岁的H家剩男来说,怎么样才算豪赌呢?他想了想,若是爱上拜金女,大概才会惨败吧。他有车有房有稳定工作,普通消遣没有问题,也只想有一个贤惠老婆恩爱一生,最好她也有车有房有稳定工作,生活开支不成压力,爱情才能高于油盐酱醋还原为精神享受。爱情应该是生活中的萃取,是精华。说到底,他希望金钱不是爱情的阻碍,甚至也别是生活本身的阻碍,只有这样,爱情才能纯粹。如果一个女人爱金钱超过爱他本人,那他绝不可能爱上她,更不会心甘情愿为她砸钱。如果一个女人可以心平气和接受AA制,他反而会慷慨付出。爱情只有在金钱没用的时候才有用,金钱却在爱情有用的时候才有用。这就是他纠结的中产阶级爱情消费观。
还有些男人索性认准形而下的黄金准则,犹如原始社会的高级延伸,男人赚钱,女人花钱,雇人管家做饭,所求的只是女子全身心(尤其是身)忠实,若眼光好,得了个不懂奢求的女人,那就更好,就算女人是个败家子,只要死忠也是好的。这样的情爱,历久弥新,很实用,但前提是:那女子也认同并遵守游戏规则,不多追求个人名利,乃至高端文艺精神。假如全家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那倒也太平。
但是中产人士H男是不认同这种太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