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体育 |
分类: 體育評論 |
2008北京奥运会还差137天将拉开序幕,对这事,我们是日盼夜盼。但看到电视上、报纸上,北京市民都在学英语。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奥运会本是推广本土文化的最佳平台,但我们却放弃自己的母语,操着一口英语,为的就是与人方便吗?
上至80岁的老奶奶会说:“Welcome to
BeiJing";下至2-3岁的小娃娃说着:“How are
you".把奥运会搞成全民学习英语热,这简直就是何六的弟弟—何苦呢?他们学会了说这么两句就能为来宾服务了。那法国人怎么办?德国人怎么办……?难道还要我们都去学法语、德语。
奥运精神是互帮互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助人为乐。但肋人有很多种,行动比语言更重要,笑脸比一句“HOW ARE YOU”实在得多也生动得多。一个男头像一个女头像不比“W.C”更形象更直白。
不要给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人家日本、韩国都举办过奥运会,可人家搞英语热;美国办奥运会,他们的志愿者一个汉字也不会,一句俄语都不会。我们没说他们的奥运会办得不成功,也没有对他们的热情有任何疑议。那我们为何要用学英语来标榜自己的热情呢?
这问题说得好听点,就是我们是一个好学习的民族,一个好相处的民族。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我们是没有特点的民族,是很不自信的民族,是有点媚外的民族。
向大家推荐我的最近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