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农民一声吼:"到四川救灾的跟我走"

(2008-05-21 17:17:55)
标签:

唐山地震

幸存者

孤儿

大地震

张正强

情感

唐山农民一声吼:"到四川救灾的跟我走"唐山志愿者们在搬运帐篷等救灾物资

唐山农民一声吼:"到四川救灾的跟我走"

    曾遭受唐山大地震重创的唐山滦南县安各庄镇东一六村的12位农民自发组成了一支农民志愿者队伍,目前正在德阳灾区默默奉献着力量,以自身的真实经历抚慰着遭遇伤痛的灾民们。

  清晨广播

  “到四川救灾的跟我走”

    5月12日22∶00,唐山滦南县东一六村农民、46岁的张万芹在《央视》晚点新闻上看到了四川汶川地震的消息。32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张万芹家四口人遇难,他的命是解放军和村民从废墟里“拔”出来的。

  “我一夜都睡不着,32年前被埋废墟那一幕和温总理在电视里的讲话在脑袋里晃来晃去。”张万芹说,13日凌晨5点,他跑到村里播音室,打开喇叭,“四川大地震了,到四川救灾的跟我走!”

  播音一出,宁静的东一六村立刻闹腾起来。29岁的贾晨亮翻身起床,蹬着自行车赶到300米外张万芹家。这时,张家已聚集了数十号人,里面有现任的支书和村主任、老支书贾风云、地震孤儿张正强张正友两兄弟和地震幸存者贾万明等,20岁的贾泽涛也来了。

  自备路费

  “每人准备5000元”

  “老哥,你带着他们去吧。”村支书贾金海拉着老支书贾风云的手说,“大地震那会儿,我们村600来号人就死了151人,伤了230人,解放军和全国老百姓都帮助过咱们。我也想去,但村里修路打井需要人。”64岁的贾风云接到“任务”心里有些打鼓,犹豫了一阵后终于同意了。

  “每人准备5000元钱,6点出发。”贾风云话一完,在场的人全都跑出门,回家拿钱。老贾的老伴在北京小女儿那里带外孙女,没在身旁。他回家给大女儿说了一声,特地嘱咐不要“泄密”。大女儿有些担心,他宽慰说,“能干多少就干多少。”

  最年轻的贾泽涛跑回家,母亲去了一里地外的小姨家。他一口气跑过去,告诉了母亲。“儿子,去,好好干,多为灾区做点贡献。”同是地震幸存者的母亲和小姨父同声支持,泽涛母亲钱不够,当即向妹夫借了钱凑足5000元塞给儿子。

  赶赴成都

  “我们想越快越好”

  13日凌晨6∶00,率先凑足钱的12位东一六村村民立马出发了。那场大地震发生时,12位村民家里都有人遇难,其中7人是亲历地震的幸存者。

  “我们的想法是越快越好,能靠近一点是一点。”贾晨亮说,他们坐车前往唐山的路上一致决定,不管花多少钱,坐飞机直到成都。到了唐山得知成都机场关闭。后来考虑到成都的火车肯定很慢,立即搭乘大巴走高速公路到达天津,下车后又马不停蹄乘上前往西安的火车。

  14日中午,他们一行到达西安前,在火车上得知成都机场开通,在外面打过工的贾晨亮立即咨询飞机票。得知每人760元。“订!”大家一致赞同。其实,东一六村村民一年的人均收入也才三、四千元左右。

  到政府门前“要工作”

  14日傍晚到达成都后,领队贾风云立即去了四川省政府要“工作”。门口保卫说政府人员都到了救灾前线,喊他们到团委去联系。

  随后,他们边走边问到了团委,团委大楼里一样也是空荡荡的,人员都到了前线。他们有些失落,蹲在团委楼前的路边等了一夜。后来,一位成都市民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告诉了成都一家媒体。在一媒体记者的帮助下,15日上午,团委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条志愿者黄丝带系在肩上,搭乘省团委安排的车到德阳绵竹汉旺镇服务。

  贾风云说,起初以为都是平房,到了灾区后,才看见全是钢筋混凝土楼房,很后悔手上没带工具。

  15日下午,正在着急的一行人看到一个志愿者车队运来食物和水。他们跟着车跑到了汉旺镇旁的一个灾民安置点。帮助他们分发食物和水,一直干到16日凌晨3点,才搭乘志愿者车队返回德阳市区的指挥部。指挥部安排他们到汽配城的灾区安置点搬卸捐赠物资。每天24小时大量的物资运到捐赠点,只要有人喊卸车装车,他们一爬起来就干,速度很快。

  唐山孤儿劝慰德阳孤儿

  “政府会管我们的”

  17日那天,唐山地震孤儿张正强在搬运物资时,在灾民安置点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一个女孩在哭。他上前打听,女孩的母亲死了,父亲失踪。张正强走过去,拉着女孩的手,讲述自己的经历。

  “我也是从地震过来的,父母都不在了,成了地震孤儿,当时很不好受,也是慢慢走出来的。要相信政府会管咱们的。”他担心说的方言女孩听不懂,就反复让普通话还可以的兄弟张正友“翻译”。

  一行人都围着小女孩,一个多小时后,小女孩的哭声渐渐停了。也从这刻开始,安置点的灾民们都知道他们来自唐山,经历过地震。

   跨越32年的对话:我们不会成孤儿

  32年前,唐山大地震发生,唐山滦南县安各庄镇东一六村9岁男孩张正强成了孤儿。32年后,汶川大地震发生,四川绵竹汉旺一小女孩小灵也成了孤儿。

  两个遭遇相同的“孤儿”相遇既让人悲怜,更让人庆幸。灾不可避免,但一股连着内心的力量,通过两只一大一小的手交融传递,这种感同身受的能量在小女孩脆弱的内心核子裂变般扩散。心与心的抚慰能逐渐弥合女孩裂开的伤口。

  “政府会管咱们。”这是32年前,一位亲历者的感受。张正强要让女孩知道,在面前漆黑的隧道前方,有一轮红日。32年前,他成了孤儿,但有更多的爸爸妈妈在关心着他。没有让他挨冻受饿,能进课堂读书,和小伙伴们快乐游戏。32年后,国家财力更加富强,红日的光度会更亮更强。

  在采访中,在网上和媒体刊发的消息里,有很多的家庭愿意收养在这场地震中的孤儿,要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我们愿意看到更多的家庭加入这场爱心接力。

  孩子们,失去父母是天灾,我们没有办法阻挡,但你们永远不会孤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