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包河化学教师幸福家园
包河化学教师幸福家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66
  • 关注人气:2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团队中不断成长(胡正林的成长故事)

(2017-06-05 10:20:14)
标签:

成长故事

化学

教师

分类: 包河化学百家讲堂

在团队中不断成长

——我的成长故事

合肥市64中学 胡正林

http://s14/bmiddle/001ojWYazy7bCVzrhq5cd&690

胡正林,男,197561日出生,合肥市64中学化学教师。获得过区级优质课、说课评比一等奖、生本智慧课堂评比一等奖等。获得过包河区骨干教师、合肥市优秀教师称号。 

我的教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忘记了学科知识后所能记得的。 

说起这次写一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开始时想一想虽然经历的19年的教学,却似乎没有可以写的东西。在许江安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整理了一下思路,说一说自己。其实教学成长本身就是一条平凡的道路。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有收获就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1.团队使我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1998年入职以后,很幸运的遇到许江安老师。每个学期对于年轻老师都鼓励积极上一节研讨课,可以在片区上,如果有需要以片区召集作为区级公开课。给予老师们提供了很多平台。许老师经常鼓励我,在教学上要不断地吸取经验,向老教师请教,向其他教师积极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熟悉课本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经常为了听课,常常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子才能到听课地点,每一次的听课都有很多收获,特别是评课。大家各抒己见。在许老师的倡导下,对于课堂的优点表扬毫不吝啬,对于不足也是直言不讳,并就不足的改进也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如自己遇到了如何处理等。常常讨论到大家都忘了吃饭的时间,正是在这样的团队中,我们都成长的很快。在不断地模仿学习中,逐步使自己在教学上能够得心应手,第一次参加原郊区教学评比并获得了一等奖。后来区域的调整,有48中、科大附中、46中等优质资源的加入,团队的壮大,学习得机会更多了。记得,信息技术刚进入合肥的校园不久,许老师鼓励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公开课。当时,心中很忐忑,一是这个新事物我也运用不熟,二是将有四十多人来听课。接收任务后,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准备好课件,许老师不辞辛苦亲自到学校(我原来的学校合肥53中学,当时的道路很不好走,公交车很少。)给我进行指导,每张ppt ,从视觉的舒适度,内容的表达。从教学设计及课堂语言的每一句话,进行打磨,然后又请了几位高级教师进行课堂实录指导。也正是这次的磨练,深深的体会到团队的作用。可以说我最初的设计在知识的框架和技术的运用上都显得小家之气了,团队的高瞻远瞩,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媒体技术对于知识的有效补充,恰到好处。那次的公开课得到了一直的好评,同时也使老师们对于信息技术运用有了清晰的认识,媒体技术大大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解决了语言所无法让学生理解,辅助教学,让抽象变得直观。这次的公开课使我对于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来临。很快的认识到我们已经走在的新课程理念的到路上了,并将这一理念不折不扣的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课后我也写了一篇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论文并在《试题与研究》杂志上发表。教学是一不断学习得过程。我从最初的教学就是把课本知识讲解透彻,咬烂嚼碎喂给学生,现在是如何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主动去学习。不同的知识运用不同的方法,学生能够自我的教学中领悟终身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得理念。

2.在团队中锻炼能力

一个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个团队的发展。没有一个团结互助的团队,仅靠个人或个别名师学校是发展不上去的。这也得益于许江安老师和曹锦群老师组织的包河区化学教育团队,相信对于,每一位包河化学教师来说都有这样的体会,从包河区团队合力的形成至今包河区的化学在合肥市、安徽省都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全国也是有名的。近年来,我被学校领导推到教学管理岗位,也正是在团队的影响下及团队提供我锻炼机会的结果。2009年,许老师让我担任化学教研片一片区片长。在我片区有多所名校和优秀的学校团队,如合肥46中、滨湖寿春、滨湖48中等等,让我做片长,着实有点不自信,在许老师的鼓励下和片区老师的支持下我尽力做好片区工作,由开始的不知如何做到现在可以有计划开展活动,由原来上台还紧张到现在可以不用先把讲话稿写好再去读,直接理好思路将安排有条理的表达出来。我是个不太爱表达的人,作为片长后,逼迫自己要说。由开始的召集片区开会商议片区活动开始,要去思考如何开展活动,如何组织好。原来这些事不用考虑,只要参加就行了。现在不断地磨练中已经可以妥善处理好片区内所有的活动。使我对于管理及语言表达都有了提升。受到曹特名师工作室团队的感染,作为团队每一份子,即是老师也是学生,努力给每个人搭建平台,无私的奉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在学校我努力灌输着这一理念。经常与老师们交流要多参加各类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同时组建校内的学科团队,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团队内积极学习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许老师还力主我参与并去组织好初中课堂观察小组,观察化学课堂教学。在这项活动中,使我们知道化学课堂关注点,也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方向,更为具体详实。以前,听课有想法能够交流表达的人数有限,现在,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汇报。从我个人角度来我,收益很大。具体交流时都是经过自己思考,结合课标考虑老师设计思路目的,学生能力培养是否达成。如果我的课堂我该如何处理,对于课堂有了自己的想法,学习了别人优点,不断将自己学到的融入自己的课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对于我的课堂越来越喜欢。从近几年的学校分科评教,学生从教学计划性、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知识点难点解决、学生关注等方便给予我较高的评价。基本上都在所任班级学科老师中评价处于第一或第二位,在全校每次都在前5名之内。是一个比较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其实,在团队中还有很多收获,如幸福生活观念。在许老师和曹特的引领下,我们都有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观。每个人都在快乐的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健康幸福的生活是原有基础上有提升,是积极向上的探索,是参与能参与的健康活动,是拥抱大自然,是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是时刻怀着感恩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