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王家友的成长故事)

(2017-05-28 10:18:10)
标签:

成长故事

化学

教师

分类: 包河化学百家讲堂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 我的成长故事
合肥市第46中学南校区   王家友
    王家友,男,1975年9月出生,合肥市第46中学南校区教师,合肥市周祖保名师工作室成员。2012年12月获得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6年10月获得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喜欢运动,酷爱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
    我的教学主张:用心拥抱事业,用爱浇灌心灵,用情描绘未来。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得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
一、感恩逆境
    21年前,告别了学生时代的我,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了一名乡村中学教师。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走进我的母校,我的课堂,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美好。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才知为师难啊!才几天的时间,我就真正意识到教师承担的责任,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站好可真难啊!难道这就是我要为之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吗?我有点茫然。这时候,校长吴纯彬(我的初中物理老师)看破了我的心事,对我说:“教师的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甚至是很苦很累的,但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呀!”听了校长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豁然开朗:“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教师的人生写照啊!在这里,我担任了七年的班主任和化学老师。这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农村中学,只有我一个化学老师,教研活动很少,我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凭着毕业前实习指导老师和教材教法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1998年中考,我校化学平均分居全区第八、优秀率居全区第三(当年全区七十七所中学,我校其他学科最好排名第四十五名)。因为教学质量突出,当年我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
    2003年9 月,因为爱人工作调动,我来到宣城市华星外国语学校(私立学校)。从教研的角度说,这里是宣城市的“西伯利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区、市级教研活动(据说是担心教师成长后流失)。正因为如此,在这工作的五年,我静心钻研教学,其中三年我所教班级中考化学平均分名列宣州区第一(此前还没有哪个学校中考平均分能超过宣城中学)。
 二、感恩团队
    2009年9月,带着梦想,我来到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宣城市规模最大的初中,每个年级有二十个班级)。这里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化学教研团队:一个市教坛新星、两个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还有三个非常优秀的中青年教师。2010年,我的同事——戴雯婷老师获得了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这对我触动很大,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下一届优质课大赛!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珍惜一切机会参加各级化学教研活动,汲取营养。利用我校每学期的教学开放周,跨学科听课,并且主动承担校级、区级公开课。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我有幸结交了很多化学界的专家、名师,特别是宣城市化学教研员徐泓老师、宣城六中魏明贵老师(宣州区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雁翅初中陈和庆老师(2010年省化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2012年,我主动申请参加了优质课大赛。赛前,在选题上我一直很纠结:探究贝壳的主要成分、探究膨化食品包装袋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于是我把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分别发给徐老师、魏老师和陈老师,请他们给我意见和建议。经过他们的顶层设计和指导,我豁然开朗——探究贝壳的主要成分!在我校教研组团队、魏老师和陈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层层选拔,有幸作为唯一的上课选手代表宣城市参加2012年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比赛。从市赛到省赛,徐鸿老师十余次约宣城市各个学校的化学精英来我校为我磨课,每一次的磨课,我都收获颇丰!在黄山市参加省赛课的前一天晚上,徐老师和我校化学团队还在为我的课进行细心雕琢!我非常感动!
     这次赛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磨课过程,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我校化学教研组团队和徐鸿老师的帮助下都逐一解决了,整个过程十分艰辛但充实而快乐。一次次地试上,一遍遍磨课,我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完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获得了省优质课一等奖。作为一个老教师(工作已经十六年)还能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我很幸运,感谢给我机会、给我帮助、给我支持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十二中的化学团队和许泓老师!
三、感恩包河
    2015年9月,怀揣更大的梦想,通过人才引进,我来到合肥包河。2016年10月,在宣城市化学教研员徐泓老师、包河区化学教研员许江安老师、师傅江乐宵老师的帮助下,我获得了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在包河,有许多值得尊敬和学习的老师,他们让我进一步领会了“奉献”的真正含义,激励我每天早读课之前早早来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晨读,从不间断。在包河,有许多优秀的“家人”:区化学教研员许江安老师、曹锦群特级教师、江乐宵特级教师(我现在的师傅)、刘继宏校长,还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兄弟姐妹。在包河,有许多让我感动的学生,每次与他们擦肩而过,面带微笑的一句“老师好”让我倍感温馨!感恩有你,是你们让我这个刚来包河的新成员有种回家的感觉!
     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在你我心中扎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