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班”、“穷班”:扭曲孩子稚嫩的心灵!
(2010-01-14 11:12:08)
标签:
教育贫穷富裕平等孩子幼稚勤奋懒惰杂谈 |
分类: 我眼中的花花世界 |
“安徽灵璧县一些小学被曝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3000元钱,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教室内设置空调、彩电、DVD等教学设施,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的大班······”
从报刊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我颇为吃惊,没想到教育资源也可以成为“按学费供应”的“特殊商品”。相信公众对这一现象定会产生热议,或支持?!!!或反对?!!!很可能会源于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具有悲天怜人、扶弱济困的慈悲情怀了,能有几个人站出来为穷困的弱势群体大声疾呼呢?
虽然我人微言轻、无足轻重,但我还是坚决反对这样的现象。首先,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资源是国家公共资源,属于全体纳税人共同承担,理应向全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服务。
其次,虽然贫富现象是任何社会都无法避免的,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尽量缩小其间的差距,尤其对于正在成长的不谙世事的孩子。
再次,“贫富班”现象得不偿失,会严重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青少年时期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即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评价非常朦胧,总是通过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自己的对比来认识自己,并且对照同学、老师、家长及家庭其他成员来进行自我评价。
“贫富班”现象让他们过早品尝成人社会的等级差别,在自我评价非常幼稚的状态下就确定自己在集体、或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非常有害的。“富班”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优越感,而变得趾高气扬、骄横任性;“穷班”的孩子则会非常失落,而变得自卑、封闭、郁郁寡欢。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分化成两个并不融洽的群体,“富班”看不起“穷班”,而“穷班”敌视“富班”。
少数人的“富班”占有大多数的教学资源,而多数人的“穷班”则要近百人挤在同一间教室。更重要的是孩子并不因为富裕就天生的聪明、好学、勤奋;也不因为贫穷就天生的愚笨、懒惰、厌学。相反,“富班”的孩子很可能会因为自己富裕的家庭而天真的认为,自己是“上等”人家,学不学习都没关系,而变得日益懒惰、厌学。而“穷班”的孩子即使想学习,也会因为教学资源的限制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这难道不是得不偿失,后果可悲吗?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贫穷或是富贵,孩子们都应享有同样的待遇。尊重和承认,优越感和支配感的满足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孩子!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平等、上进、友善的学习环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