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红楼梦》(十七):妙玉,心性高洁的“槛外人”

(2010-01-11 11:11:19)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爱古典文学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四位宾客中,有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子,即妙玉。妙玉在十二钗中居于第六,在她前面的五位女子分别是婚恋故事的核心人物宝钗、黛玉,以及贾府两个贵为妃子的小姐元春、探春,还有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作为宾客,能够高居贾府的三位媳妇和另外三位小姐之前,甚至超过女管家王熙凤,可见这个人物形象的分量。其实妙玉的重要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作者对宝玉婚恋故事的艺术构思。红楼十二钗中的四位宾客,即黛、钗、湘、妙四位女子,在构筑小说的爱情理想中,都承担了各自的角色。

应该说,妙玉堪称贾府众芳中最为特殊的人物之一。她身为尼姑,却时时透露出小姐的影子;她蔑视权贵,却不得不依附于贾府;她身在佛门,却又不自觉地心系红尘。在大观园的千红万艳中,论及性情怪癖者,首推妙玉。出身仕宦,遁入空门,妙龄玉貌,才华比仙,诸多因素纠结在一起,造就了妙玉这一心性高洁的“槛外人”,以及幽思难断、心系红尘的“畸人”形象。

妙玉的怪癖归结起来就是厌俗,统观全篇,妙玉眼中的“俗”大概可以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权贵。虽然因家世衰败,遵循师傅的“临寂遗言”而不得不依附于贾府,妙玉却与铁槛寺的静虚、水月庵的智通、地藏庵的圆心等人有着本质的不同。静虚曾挑唆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谋财害命;智通 曾助王夫人让芳官那样的美优伶归于水月,同时圆心也把蕊官和藕官带到了地藏庵。妙玉则始终保持着闲云野鹤的高傲姿态,从不迎合谄媚,即使对待贾母她也没有阿谀之态,反而不如对宝玉、黛玉等人那么热情。文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注意,同样是饮茶做客,第四十一回贾母率众人游栊翠庵,妙玉却未奉陪到底,得空拉了宝钗、黛玉到耳房内吃“体己茶”,而且在茶水和茶具上,招待贾母的固然讲究,但不如给黛玉和宝钗的清雅,更不如给宝玉的显得亲切。当贾母一行意欲离开时,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相反,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离开栊翠庵时,妙玉“送至门外,看她们去远,方掩门进来”。对比之下,“槛外人”的好恶向背一目了然,因而涂灜曾在《妙玉赞》中说:“妙玉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概”。

二是俗人。妙玉将与自己志趣不相投的人等皆算在内,以“白眼”对之。这其中既有李纨等身居侯门的小姐媳妇,又有粗俗不堪的下人奴才。

情感方面,妙玉和林黛玉一样,是真正爱宝玉也是真正懂宝玉的,但妙玉只能与宝玉进行一场纯粹的精神恋爱。可以生死相托,也可以心心相印,但是,也仅此而已。

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地探索妙玉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发现在她孤僻、高傲的背后隐含的是一种深刻的自卑。事实上,妙玉的境遇在十二钗里是最为凄惨的,一般人都说黛玉的境遇凄惨,她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但是她比起妙玉毕竟还有自己的姥姥,还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更为重要的是,黛玉起码还有爱的权利。妙玉呢?这一切都没有。而且,在生活里她实际上也只是“仆”,这就更与十二钗里的其他人全然不同了。为了战胜自己的自卑,她必须特别自傲,必须时刻生活在自己幻想出来的精神空间里。既然自己的社会地位很差,那就必须在内心里时刻强调自己的社会形象,时刻去强调自己的自我认同。谁说我的境遇差,其实是你们太俗,是你们看不懂我;也不是我无路可走,而是我根本看不上这个社会。她就是以这样一种非常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来和她所置身的社会保持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