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端午,话端午

(2015-06-19 09:17:57)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杂谈

过端午,话端午


◎琐屑儿
农历的五月,江南进入梅雨季节。空气闷湿,阴雨连绵,常常让人体感极为不适。但也就在这个时节,大江南北的中国人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端午。
现在提到端午,国人大都会想起屈原。因为相传这位大诗人在五月五日这天自沉汨罗江,国人哀之,“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这个节日也被许多读书人称为“屈子节”。国人确实有在端午纪念屈原的传统,但纪念屈原却并不是端午的全部含义。更何况根据民俗学家的考证,早在屈原的时代之前,这个节日便存在了。
端午,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到这个节日与历法的深深关联。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细微变迁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午,夏历中用以指五月。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传统上也把“午”解作“五”,端午即五月的初五。清代大学问家赵翼认为,这个节日本来是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过的,故称“端午”。——古人对数字似乎很着迷,像“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重阳节,五月初的这个节日,最终花落“五月五”,故也称“重五”。
五月初始时节,古人注意到除了气渐闷热而江南多雨以外,白昼是一年中最长的——现在人们知道一年中日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日,夏至以后日又渐短而夜渐长。夏至与端午在农历上不但日期非常接近,更分享着许多相同的节俗,故有民俗学家认为夏至就是端午的真正起源。夏至时,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最盛,所以“端午”又名“端阳”,意谓“阳气的端点”。
因为暑气侵袭更兼潮湿多雨的缘故,不但农作物最易遭受病虫害,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会感到不舒服,即所谓“疰夏”。故而端午节对于讲求顺应天时的古人而言,其实具有非常现实的生活意义——换季保健。
对于七〇、八〇后而言,端午节的雄黄酒想必早就因为白娘子变成的那条大蛇而深深地存在于他们的脑海里了。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酒床帐间,以避毒虫。”古人以菖蒲或雄黄或兼此二物浸成药酒饮用,取解毒杀虫之效。菖蒲,古人视为灵草,气味芳香,据说还可吸附空气中的微尘,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故除了酿酒,古人将其与同样香气浓烈的艾草一起插在门旁,可杀菌祛毒,攘除病害。菖蒲经水煮和过滤后得到药汁洒在农作物上可以防止一些农作物病害,是一种纯天然农药。因为菖蒲的突出功绩,端午节也被称作“蒲节”,连着菖蒲成熟的季节——五月也被称作“蒲月”了。
除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端午挂艾蒲、焚苍术以净化外部环境之风俗以外,古人在端午这一天还很是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湿热的夏季的到来,给各类皮肤疾病带来滋生条件,故古人在端午节还有以兰草煮水沐浴以捍卫肌肤健康的风习。也因为这个原因,端午又被称为“浴兰节”。
既然是为了强身健体,那么除了泡药浴、饮药酒、熏药草以外,体育运动自然也应是题中之义。
龙舟竞渡不但在端午是毋庸置疑的运动最高潮,即便放在中国古代运动风俗长卷里也是最流光溢彩的一幕。想象一下:天气是薰风微雨,四野有池荷榴花,河中数条龙舟已经装饰一新,龙首昂扬,龙尾翘拔,一字排开。舟上是乡中少壮子弟,个个是水上英豪,这会儿正扬旌拽旗,蓄势待发。河的远处有一红旗作为锦标,一声炮响过后,群舟竞发,一时锣鼓动天,与水声桨声相激。碧水金舟,白浪红旗,画图难足。
现代城市生活让我们离自然物候越来越疏远,“端午”的本义对我们来说也越来越陌生,而赛龙舟这样波澜壮阔的场面于端午而言更显得突出,于是端午又得“龙舟节”之称。再渐渐地,“龙舟节”也仿佛有些古典了,现在的五月初五,超市卖场里打出的广告画都赫然是“香粽节”啦。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5年第6期。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60878392订购。或在淘宝网搜索“咬文嚼字”选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