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丙戍年”!
文
心
从2006年春节开始,就进入了丙戌年。这种传统的纪年方法,不但见于台历、挂历,有时还见于海报、请帖,亮相的机会很多。遗憾的是,“丙戌年”往往错成了“丙戍年”。这当然和戌、戍二字的字形相似有关。
别看戌、戍二字的模样就像哥俩,仅是一横和一点之别,其实造字的意图大相径庭。戌,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但它的本义是指上古时代的一种宽刃斧钺类的兵器。“戌”字中的一短横,就是由描摹钺下面的一条边线演化而来的。
“戍”,音shù,它的意义古今变化不大,指防守的意思。杜甫《兵车行》中便有“归来头白还戍边”的诗句。“戍”字由“人”“戈”会意,左边是个“人”字,右边是个“戈”字,描摹的是人扛着武器的形象。“戍”中的一点其实是“人”字的一半。
“戌”是十二地支之一,可以用来纪年;而“戍”和天干之一“丙”是不能搭配的。当读者见到本文时,“丙戌年”已经淡出,不过60年后还会再见;而“丙戍年”则但愿“挥手自兹去”,别再来干扰我们的语文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